全部?”
冯胜喉咙动了动,一双老眼盯着顾正臣。
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十二万大军,完全火器化,这家伙是想将胡虏炸成渣渣吗?
“对于火器作战,满朝文武无人能出你之右,可你也要清楚,火器也有不足之处,一旦遇到连续大雨,许多火器都可能失去作用,到那时——”
冯胜神色凝重,提醒着顾正臣要谨慎。
即便是火药运输有防雨布,神机炮、火铳的药室都设置有遮挡板,可在大雨天这种环境下,火药的填充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毕竟下雨时多风,难免会打湿火药。
一旦大量火药受损不能使用,过于依赖火器的军队将会陷入绝境。
顾正臣了解冯胜的担忧,笑道:“全部配置火器,不意味着放弃了弓弩,步卒的主战武器要么是神机炮、弩,要么是火铳、弓,他们的任务也很简单,射击,清理战场。”
“步卒不需要大量装配刀剑,除极为擅用刀枪剑戟的军卒外,其他一律改练铳剑。铳剑在京军中训练多年,地方卫所上还没普及,等京军来了之后,抽调一部分让他们带一带卫所军士。”
“宋国公,不要小看铳剑,那东西用得好了,不输刀剑……”
冯胜自然见识过铳剑,也清楚这东西威力不凡,尤其是搭配火铳之后,长度可比寻常刀剑长上不少,近战中反而占优势,而且铳剑操作简单,就一个主要动作——刺!
刺上刺下,刺左刺右,
刺人刺马!
虽说刺刀配合火铳也有格挡,也可以劈、砍、划割,但这些都不如刺来得猛烈。
尤其是远火局的人丧心病狂,最初的铳剑只是一把剑,可现如今的铳剑,绝大部分已更换为三棱剑,叫三棱刺更为精准,那东西扎猪身上,猪也活不了多久……
冯胜放松了下来:“十二万大军,如何配置火器你说了算,只要远火局能跟得上,你就是给一人配置两把火铳我也没意见。只是镇国公,元廷当真会南下吗?”
火器的事,顾正臣操持就够了,自己确实没必要瞎操心。
只要能将元军留下,皇帝允许,他就是将整个远火局的仓库都搬来,自己也没意见。
重要的是,云军能不能南下。
顾正臣并没这个担忧,回道:“尽人事,听天命。若是运作得好,我相信元军一定会南下,至少,买的里八剌也好,纳哈出也罢,都不是甘心长居草原之辈。”
冯胜与顾正臣聊了一个多时辰,才起身道:“那我就回去主持都司事宜了,需要告知事宜,我会安排永绩伯将消息送来。”
“麻烦了。”
顾正臣拱手,让林白帆送一送。
朱棡见没了外人,放松了许多,换了个舒坦的坐姿,对顾正臣道:“先生,我费劲千辛万苦,挨了父皇好一顿数落,才将走私出关的事情平息。但条件是,这些人进入晋王府,作我的属官。”
顾正臣将一盘瓜果推给朱棡:“在你离开的这段日子里,我调查过这些人,都是清廉干吏,或是能征善战的将校,跟着你,未必不能做出一番事来。”
朱棡抓了几枚干巴的红枣,认真地说:“弟子想通了,既然要打造晋国班底,那就从他们开始吧,然后在格物学院再找寻一些人才,希望先生到时候放人。”
顾正臣摆了摆手:“格物学院的人才想去哪里去哪里,你若是能说服他们跟你出去闯荡,那也是你的本事。但你要保持清醒,选择人手时,莫要选择投机取巧之辈,莫要选择权力熏心之辈,小心有朝一日被人架空,成了傀儡。”
朱棡将枣核吐了出来,语气平和地说:“弟子好歹跟着先生学习了这么多年,若是连驭下的本事都没有,那就有辱师名了。”
顾正臣对朱棡、朱棣是放心的。
朱棣自不必说,这家伙身边都是死忠,人格魅力,帝王手段有的是。
朱棡也没什么问题,别看他平日里有些不着调,可他家伙骨子里很强势,也很有主见与判断,知道什么人可用,可用之人用在何处,并不是个懦夫。
顾正臣问道:“让这些人加入晋王府,总需要个由头吧?”
参政,都指挥佥事,这属于地方上的高官了,送去晋王府当长史、仪仗人员,太过屈才,必然也有官员为他们鸣不平,突兀的调动,很容易带来更多风波。
比如之前费震被调到广西,不少官员就劝过朱元璋,有功不能罚,寒人心。
朱棡起身倒茶,给顾正臣端了一杯:“先生,喜峰口的案件要公开了查,这事都司来办,会牵连到隐瞒此案之人,卫所将校那一批人会因此事下狱。至于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