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比剧透先登基 第18节(1 / 3)

【所以历史上的晋朝众人很快会看到,一个疯子遇上了另一个更疯的明主,到底碰撞出了何种惊人的力量。】

【但在现在,先一步发生的事情是,支妙音问了姜定一个问题:你到底想做什么?或者说,你背后的永安到底想要做什么?】

这是一句刨根问底的话。

决定了她到底要不要继续留在这里观望。

【史书用最为简洁的笔墨记下了这一幕,这好像很不应当。但或许,再多的笔墨也没法形容清楚这个场面——】

【钱塘的初春里,原本只有江东士族的欢声,而现在又多出了一个声音。】

【姜定与支妙音本是旧识,也并没有避讳,在一开始就给出了答案:“我等欲效黄巾旧事。”】

天幕的人像剪影里,乔装改扮的书生对着面前的女尼展开了一张由永安大帝书写的手卷,上面有且仅有七个字。

【天街踏尽公卿骨。】

第14章 反贼诞生第一步

寥寥七字,还是拿在剪影中的“文弱书生”手中,却俨然有着重逾千斤的分量,还透着冲天的杀气。

若世家无用,反受其累,不如顺应民心,举兵起义,将世家公卿的骨头踩碎在建康城的长街之上!

这便是未来的永安大帝给出的答案。

……

王珣骤然拔高了音量,急前两步:“他怎麽敢!想要靠着那些愚民与道士,就想要颠覆王权!”

这话一出,全场的目标再度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不过,王神爱在旁绝没有看错,那些先前带着审视与嘲弄的眼神,都已变成了同仇敌忾。

就算没有王珣,同在此地的谢重、庾楷、司马尚之等人也一定会说出这样的话。

一句“天街踏尽公卿骨”,成功将先前只有王氏在水里的情况,变成了全员无一幸免。

谁还有空去管王珣之前的丢脸。

要管也得管管那个疯子。

永安他怎麽敢!

他不需要遵守这个世道争权夺利的规矩吗?

若不是现在不知道这位永安大帝的身份,王珣怎麽也得提着自己的宝剑,去捅对方两下,而不是被一句话激怒。

“用一群不知所谓的江东庶民,与朝廷的正规军相抗……”

王珣刚说到这里,就觉自己的衣袖被人扯了扯。

他回头就见,是王神爱令宫人做出了这举动。

她轻轻摇了摇头,面露劝阻之意,又伸手指了指天幕。

虽并未开口,已足够王珣明白她的意思。

再如何不敢相信,起码天幕已经讲得很明白了。

永安大帝是这一场乱斗中,被天幕盖棺定论的胜利者。

天幕说过,这个阶段永安遭遇过三次致命危机,此刻确实是只出现了第一次,还有未知的另外两次。

但既能在余下的两次危机过后挟天子摄政,只怕那个自下而上发动起义的路子,最终还是被走成功了。

王珣在这个时候叫唤有什么用?只会显得他沉不住气,过于气急败坏了些。

王珣:“……”

王神爱这一个动作,比说话还伤人。

偏偏因为永安这个疯子的行事过于骇人,让他愈发确信,将王神爱推举上位的计划,才是自救的重要一环,他还不敢有任何的不满。

他也随即听到了王神爱略显忧心的低语:“族叔还是先沉心静气听下去。倘若此刻东南有变,投向永安,还有桓玄在荆州窥伺,对建康没什么好处。提前失态只会让敌人看个笑话。”

天幕比任何广而告 之的传檄张贴,都要有效太多了。

若说先前还只是一句笼统的概述,未必能让人看明白永安的立场,对于天幕之下的百姓也没有那麽多实感,现在这一句东南星火、欲效黄巾,便是彻底与晋朝的上层割席,投向了百姓的这头。

对于那些只识得些许个字的黔首来说,用简化字记叙的永安大帝,好像也天然要距离他们更近一些。

此刻天幕之下的世家公卿,是越发迫切地想要找到这个家夥,那麽,江东百姓又会如何看待那位意欲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君主呢?

王珣极力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下了沸腾的情绪:“不错……你说得没错。此人确然是敌非友,还是个大敌。”

只希望他此刻为了避祸先藏匿了起来,无法抢占先手,或许也正是天幕对他们这些人的优待。

那个家夥最好是藏好一些,若是被他找到——

……

“若是这麽轻易就被人挖出身份除掉,可对不起我这数日间星夜不停地赶路啊……”刘勃勃卧倒在草丛里,定定地看向头顶的天幕。

他先前虽已渡过了黄河,将追兵甩在后头,但一日不抵建康,投效到明主麾下,他便一日算不得安全。

就连入夜之后,他也休息得极不安稳。

反而是此刻躺卧在草间,这匈奴少年的筋骨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