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之下 第174节(1 / 3)

沈玉倾又吃了一惊,他本想问夜榜为何要帮彭小丐,转念一想,彭老丐一生救人无数,或许夜榜当中也有受了他恩惠的,想要提醒他家人。

“有了前面这些事,才有后果。”谢孤白道,“若使长江千船发,万颗人头百人杀。”

“千船齐发,那除非是开战了。”沈玉倾道,“谁与谁开战?”

谢孤白道:“这世上没有谁能未卜先知,只能从有的线索去推断。假设真是夜榜散播的消息,他们把所有线索串连,昆仑共议在二弟奔走下,点苍几乎已成败局,长江面上有哪几家?”

沈玉倾脸色大变,点苍与丐帮正夹着衡山,如果真联合起来,衡山便岌岌可危。

“点苍真为了盟主之位要跟丐帮联合打衡山?”沈玉倾不可置信,“九十年天下太平,就为了这件事兴刀兵?”

谢孤白不置可否,沈玉倾霍然起身道:“大哥,我们得帮彭小丐!”

谢孤白摇头道:“太慢了,已经来不及了。”

忽地,一名下人跑来,道:“公子,衡山派了使者来,掌门请你过去会见!”

沈玉倾一愣:“衡山?”

第70章 含冤莫辩

沈玉倾来到钧天殿,见沈庸辞与楚夫人正与一名黄衫少女说话。他行了礼,沈庸辞道:“玉儿,这位是顾青裳顾姑娘。”又对少女道,“这是犬子。”

沈玉倾见那黄衫少女腰悬长剑,腰间插着一束卷轴,神情爽朗,星目剑眉,嘴唇红得极艳,像抹了胭脂似的,爽飒中颇见艳丽。他没想到李玄燹的首徒竟是名妙龄少女,于是拱手行礼道:“在下沈玉倾。”

顾青裳见了沈玉倾,似乎也觉讶异,也拱手道:“久仰。”

沈庸辞道:“衡山掌门听说你在武当遇险,特地派人前来关心,还送上礼物。”说着指了指桌上一个锦盒,“也有你的一份。”

沈玉倾讶异问道:“送我的?”

顾青裳取出腰间卷轴,道:“玉璧一双,聊表心意;字画一幅,略表情谊。”

沈玉倾知道是衡山掌门感谢他奔走,心想:“若是收了礼物,岂不是显得我是为了巴结衡山而做?”于是道:“无功不受禄。若是衡山赠青城之礼,该交由家父。若是私礼,在下与李掌门素未谋面,不该受礼。”

顾青裳道:“这礼物只有公子能收。”说着将卷轴递给沈玉倾。沈玉倾见卷轴尚新,应不是什么古董字画,于是打开观看。

只见上头写着一幅草字:

“五色石

早岁便怀悯物志,弱冠更有济时心;

堪夸方寸万卷册,惜教仲尼识凤麟。”

落款处写着“赠沈公子,闻五色石可补天之倾,信矣。李玄燹。”未用衡山官印,只盖了私印,这是私人馈赠之意。

这首诗头两句借改了东坡诗句“早岁便怀齐物志,微官敢有济时心”,题为“五色石”,是借用了女娲以五色石补天的典故,玉为美石,加上落款处写的“闻五色石可补天之倾”,这首诗是李玄燹亲作手写,收的人自然只能是沈玉倾,虽只是一幅字,但心意可比一双玉璧高上许多。

沈玉倾见这字龙飞凤舞,惊蛇入草,实想不到出自一名女子之手,不由得佩服李掌门文武全才。

顾青裳道:“这诗是师父写的,你若不收,只能烧掉。”

沈玉倾道:“李掌门一番心意,若拒绝实为失礼,烦请代向李掌门致谢。”

沈庸辞也道:“也请顾姑娘代为致意,祝李掌门身体安好。”又对沈玉倾道,“玉儿,顾姑娘初次来到青城,你好生招待游览一番,别怠慢了客人。”

沈玉倾领了令,道:“姑娘请。”

沈玉倾知道父亲意思,即便顾青裳是李玄燹首徒,终究是晚辈,也无职份,无须世子亲自介绍。至于衡山那边,担忧自己只是个借口,表示友好才为真。这礼物虽不贵重,却见心意,那是表示承了自己的情,大恩不言谢,也不以厚礼还之,但这样的礼物何需派这样个徒弟过来示好?

他虽知双方心意,但一心挂念彭小丐之事,领顾青裳出了钧天殿,表面不动声色,引了她往自己书房走去,沿途介绍青城庭园的瑰丽奇巧,顾青裳只是随口回了几句,似乎不感兴趣。

沈玉倾问道:“顾姑娘从衡山来?”

顾青裳道:“我从江西来。在彭老侠葬礼上见过沈三爷,就差着一艘船期,所以晚到了些。”

沈玉倾问道:“路上可有听见什么动静?”

顾青裳问道:“什么动静?”

沈玉倾道:“赊刀人,姑娘听过没?‘若见长江千船发,万颗人头百人杀。’”

顾青裳道:“我路经赣州道上时听过,料是有人妖言惑众,拨弄是非。”

沈玉倾眉头一皱,心想大哥说得果然没错,于是道:“这是在下书房,在下还有些事要处理,请姑娘稍候片刻,失礼之处还请海涵。”

顾青裳一愣,沈玉倾径自入门,竟不理她。

进了书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