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2章(1 / 2)

当现在的皇帝还是王爷的时候,跟他们打仗的时候就勇猛异常,现在他都是皇帝了,一国之力尽在掌握,又有炸药这等神器,怕是能将他们直接灭国。

——就算到时其他小国或许会因“唇亡齿寒”而与他们就结盟,但那样就能敌得过大虞了?怕是投降者众。

所以他们现在还得安稳一点。

当然,想要得到神器,以图以后的心思只是被压下了,却并非是彻底绝了。

黎淮星不用想法设法去收集证据,去向当权者证明这些,与北狄“相处”多年的当朝,对此都心知肚明。

所以,才有了他们对互市的支持。

而他们的“互市”,也不是为了将北狄的野心再次养大,好一句歼灭——当然,如果北狄认不清局面,他们也不介意这么做。

“互市”既是为了扼住北狄的经济命脉,也是为了腐蚀北狄人心。

或许这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但黎淮星见识过成功的日后。

在许多年后,他们追溯起自己的祖先时,还会调侃自己为“蛮夷之地”、“宁古塔后裔”,但他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华夏人。

黎淮星说服皇帝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们既‘看到’他们,那自然也要容纳他们。”

“王之大度,能容他们不同风俗,却不能容他们的不臣之心。”

“现在,给愿意臣服者一个机会。”

“普天之下”那句话,不论是当下还是前朝,许许多多的人说过类似的话,但谁都没有黎淮星那么“蛮横”的解释。

“看到”就要纳入自己的版图吗?皇帝当时一方面觉得黎淮星天真,一方面又觉得这话让自己气血沸腾,哪个皇帝没有开疆拓土的野心?

而现在,黎淮星还有行之有效的、不起刀兵的方法提供,他既然心动,为何不给他些许时间实践一番?

至于失败的可能?

不就是北狄的反扑吗?

他既是个敢“天子守国门”的皇帝,就不可能怕这么点事儿。

而黎淮星年纪虽小,却也行事稳妥,当真没有让他失望。

当他以皇帝的身份,再度回到北岚郡的时候,黎淮星不但考察完皇宫选址,将建造方案正式落定,更是已将“互市”初建。

一开始,哪怕是官方的互市,也让两方百姓望而却步。

但互市的一切相关条理清晰,还每日都有专门的人耐心的、走街串巷下村的讲解,更有许多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或新奇惹眼的货物在互市出售。

哪怕互市之上的百姓还只是三三俩俩,却也让微服而来的皇帝感到满意。

修葺过的旧王府虽说不如皇宫的一个宫大,可也让皇帝满意。

“哎哟,这当皇帝啊,还真如你儿时所说那句,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老皇帝忽发感慨。

黎淮星微垂的眼里全是“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他当初明明说的是他当伴读的时候,而且也不是当皇帝面儿说的,是皇帝自己来听,还不让内侍通报的。

简单说就是“偷听”,就是这词也不能用皇帝身上。

黎淮星虽然跟皇家的关系“尚算亲近”,可也不敢随意接这话。

老皇帝也不是非要他搭茬,只是这上了年纪,确实是发现自己精力不济,哪怕有太医院的调养。

太医还说他早年受伤,这北岚郡天寒地冻的气候也不利于修养,但说实话,在这住了那么多年,还真就适应了这里。

哪怕他也出生在盛京,可就是已经无法适应。

这座焕发新生的王府,暗地里被围城铁桶一般,黎淮星是唯一一个被皇帝留下暂住的——别说是王府,便是偶尔留宿宫中,那只要皇帝开口,谁也不敢说一句逾矩。

外头只知道这里被特许,住进一位从盛京来的大人物,却谁也不能见到,一应对外“应酬”,都是由黎淮星和一位老管家对接。

直到老皇帝来了又去,又过了数月,才有些许消息传来。

说是此前老皇帝声称旧疾复发,深居疗养,由太子监国一事,真相却是老皇帝微服私访,又有意考察太子,这才有太子监国。

而经由这段时间的“考察”,老皇帝觉得太子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又有一颗以民为本之心,堪为明君。

故而,择日禅位于太子。

老皇帝执政没几年,忽然又要换皇帝,百姓不免有些忧虑——纵然有不少老皇帝铁血手腕的传闻,但百姓的生活确实是越来越稳定,所以要问老百姓愿不愿意这个时候换皇帝?

那多数都是不愿意的,可好不容易能安稳几日呢。

但是不少大臣却是动心思的。

——纵使“一朝天子一朝臣”,但也有“两朝元老”一说。

与太子共事这段时间里,他们可深觉得太子比老皇帝温和的多,他们可算过了一段不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

哪怕不少人也看得出来,这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