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王学洲和徐山两人一提一问,时间久了不免有些无聊,开始说起了闲话。
斧头,家中怎么样了那些树运去了吗
听到王学洲的话,石明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顾少爷做事很细心,他挖来的山楂树全都是五六年的大树,还派了一个在这方面经验老道的果农跟着,一直指导咱们怎么移栽能保证树的存活,帮助很大。
王学洲有些意外:那等回去了是要好好谢谢人家。
一码事归一码事,人家感谢他已经送了这么多果树过来,已经够了。
可对方明显比他想象中更加认真负责,是个值得结交的人。
什么商不商的,这世上的人哪有不爱钱的
那些以出身来贬低顾尔行的人,不过是想从他身上获得优越感罢了。
出身差的人是,出身好的人也同样是。
徐山听到两人的对话,好奇的问道:子仁准备种果树
王学洲点头,面有无奈:你也知道,咱们科举最是费钱,家里人就想着找个营生,我刚好在书上看到一部关于山楂的介绍,勘察了一下土地,发现我家那里还挺适合种的,就和家里商量着种一些。
徐山点头:山楂药用之处颇多,是个好东西,就是这销路··估计得费上一番功夫,一般的药堂都有自已合作的人家,非一般关系,他们都不会换人。
毕竟药堂都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一般只要选择了一家长期合作,除非有什么重大失误,要不然不会换人。
越大的药堂越是如此。
松岚提醒的是,除了药用之外,它还能做成吃的,我买的大都是一些成熟的果树,等来年结果了到时候拿来先试试手。
王学洲也了解过,如果从果苗种起,一般需要两到四年的时间,山楂树的盛果期是十年的老树。
时间太过漫长。
山楂在白山县也不算是什么稀罕果子,有的农家自已门口种的就有,王学洲直接让石明将人家的果树买来,大大的缩短了时间。
徐山看他心中有数,两人就挣钱这个话题又讨论了一会儿。
雪天路滑,随着路上的人积雪渐多,马车行驶的速度不得不慢了下来。
直到第二天傍晚,才堪堪看到白山县的城门。
掀开车帘,一股冷风只往里面灌,一下子提神醒目。
等等!
王学洲拦住了要下车的徐山:反正也不差这点时间了,我们将你送回家再走。
徐山迟疑:时间不早了,再耽误下去我怕你回去晚了。
反正都到这里了,又不差这点时间,石明,进城!
王学洲将人拉回来坐好:你还有这么大个书箱,背着从这里走回家能出一身汗,到时一冷一热再染了风寒,那我载你回来这人情一下子可就没了,我还不如好事做到底,坐实了这人情。
徐山失笑:·····你这嘴巴还真是不饶人,你能载我回家就已经感激不尽了,我岂会不知好歹
王学洲懒洋洋的靠在车厢上:你知道就好,这风寒可不是闹着玩的,咱们读书人身体才是本钱!没个好身体,学问再深也没用。
这话说进了徐山心里,他也不再挣扎。
徐家的裁缝铺子在城东,面积不算小,有两间。
马车缓缓的停在门口,徐山掀开车帘刚下车,正好看到一位妇人送客人出门,脸上柔和的表情一变,有些激动的喊道:山儿!
然后她扭头回了屋里,没一会儿一个圆眼厚嘴唇的汉子就和她一起走了出来。
王学洲原本不想动,看到这个自然是不好再坐着,连忙下车帮着徐山将书箱给搬下来,顺便和徐父徐母打招呼。
之前徐山的秀才宴,他们曾见过。
见到是他送自已儿子回来,两人热情的拉着王学洲回家喝茶,被徐山给拦住了:天色不早,再耽误下去,子仁的家人该等急了,咱们离的又不远,以后有的是机会。
听到这话徐父徐母只得作罢。
两人拉着徐山回家去,隐约还能听到两人问道:你们怎么……
王学洲回到西朗村时,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只不过地上铺满了白雪,所以不影响视线。
村口有一个黑漆漆的影子,看到他们连忙深一脚浅一脚的往这边走:儿子!
爹
王承志吐着白气跑过来爬上马车:终于回来了,快回家去,你娘给你热着饭呢!
这么冷的天,您待在村口做什么我还能丢了吗王学洲一边埋怨,一边给他拍打身上的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