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节(2 / 3)
日可以回来,继续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事的心。
所以付鼎臣清洗江南一系的官员,下手的时候可以说是毫不手软,不必顾虑任何问题。
毕竟空出再多的缺,旧都也一样有人可以补上。
虽说杀鸡焉用牛刀,不过能够结束“荣养”,这点小事,付鼎臣相信他的这些昔日同僚也不会在意。
举荐他们,付鼎臣也不用担心景帝会认为他们结党营私,因为其中还有许多他的政敌。
有他们入主配合,这牵连甚广、错综复杂的案子,调查起来就更容易。
因此他的折子一上来,景帝看过就朱笔一挥,很快准了。
毕竟,他只是不喜欢这些喜欢直谏的文臣在面前晃来晃去,给他找不自在,让他们在江南发挥余热倒是没问题。
从太子时期就开始服侍景帝,卫午最是明白帝王厌恶他不想见的人偏不识趣,要在他面前找存在感,于是欠身道:“臣这就去劝贵妃娘娘。”
书房外,桓贵妃哭得两眼通红,视线迷蒙,还晕过去一次。
此刻见御书房中有人出来,朝他们这边走,八皇子连忙抓着母亲的手摇晃她:“母妃母妃……卫公公来了……”
——卫公公出来,是不是父皇准备见他们了?
听到儿子的声音,桓贵妃连忙振作起精神。
她看着来到自己面前的卫午,犹如见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伸手要去抓他的袍角:“卫公……”
卫午看着两眼红肿,发丝凌乱,狼狈不堪,不见昔日雍容华贵的贵妃,再看向陪着母亲在这里跪了大半日,小脸煞白的八皇子,劝了一句:“娘娘还是先回去吧,陛下正在气头上,谁也不愿意见。”
桓贵妃眼泪又流了下来,急道:“卫公,我——”
桓家除了兄长就是她,旁支全都不顶用,那些人平日仗着兄长的身份地位作威作福,四处收受钱财,到了这时却是一个还站得住的都没有。
兄长围杀钦差被捕的消息一传回来,她就坐立不安,立刻派了人去宫外求助,希望马元清能进宫来为自己的兄长求情,救兄长于水火。
兄长在江南做的那些事,她并不完全清楚,只是知道这些年他们联系紧密。
甚至上一次马元清为陛下冷落,兄长还让她借生辰的名义,引陛下去大将军府见他。
可是,马元清却拒绝了她。
桓瑾事败被抓住,以两人的捆绑之深,马元清也难逃干系。
他还没被波及,应该只是付鼎臣还没能查到证据,没能撬开桓瑾的口。
依照大齐律法,江南这一次所牵涉的官员,以他们犯的事来量罪,最低的都要杖责一百,罢免官职,其中过半都要充军流放。
而罪魁祸首如桓瑾,等到押解回京,审判定罪,等待他的将会是处死、抄家,还会株连子孙。
不过律法再严酷,最终做决定的也是景帝,以马元清对景帝的了解,他还不至于处死桓瑾,毕竟有往日情分在。
可如果这时让景帝发现桓瑾跟自己结盟,在江南积累的财富基业有自己一份,那就难说了。
先前,他就已经失去过一次景帝的信任,如今再暴露出跟桓瑾的关系,也会自身难保。
所以马元清是最不能到景帝面前为桓瑾求情的人,那样只会害了他。
马元清让桓贵妃派来的人给她带了口信:“我跟你兄长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我是最想保住他的人,不要慌,我会想办法。”
见连京中唯一可以求助的人都不能立刻进宫,桓贵妃只能带着八皇子来书房外长跪,希望景帝看在他们母子的份上见她一面,看在往日的情分上饶了兄长这一回。
贵妃只是慌乱,但没有完全失去理智,听卫午说“娘娘就是不顾惜自己,也要顾惜八皇子”,她低头,看向自己年幼的儿子。
原本能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兄长如今已经落难,若是皇儿再引了他父皇厌弃,那他们家就是真的没有什么指望了。
思及此,桓贵妃撑起了身。
跪得麻木的膝盖传来阵阵刺痛,令她差点往前方倒去。
卫午都下意识地伸手,见桓贵妃站住,他伸到一半的手才放下。
由年幼的儿子搀扶着,桓贵妃依旧红肿着眼睛,却恢复了一些往日的气度。
她对卫午说道:“今日多谢卫公提醒。”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如今在宫中,只怕人人都想踩他们母子一脚,而不是来好意提醒了。
桓贵妃说着,又朝御书房的方向看了一眼,眼中带着几分哀伤,然后对儿子说了一声“我们回去”,母子二人就相互支持着从御书房外离开。
江南,州府公馆。
钦差行辕仍旧设立在这里,没有改变,而对钱忠来说,一个多月前的暴雨夜,至今回想起来都像是一场梦。
那是他们来到州府的第一天,他没有去楼外楼的接风宴,而是在写完回报京中的折子,将它密封起来之后,就早早上床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