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6o7节(1 / 3)

曹军长重重握住了林三七的手:

“好,那我就在云楠等你,三七同志,我们全军都不会忘记你今天做出的贡献。”

林三七指了指办公室一角挂着的军装道:

“老曹,这话就见外了,你是一颗花,我可也是两杠四星,咱们都是自己人,别太见外了。”

“哈哈,好好好,自己人,自己人!”

第二天,一列来自折江省的专列也缓缓靠了宝安县火车站。

林三七早早就等着了站台上,不一会儿,就从火车上跳下来几名折江干部。

其中带头的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干部远远就在招手了:

“您是,林三七林专员?”

林三七也伸出手热情握道:“对,我就是提前跟您通过电话的林三七,您是折江农业厅的彭厅长吧?”

彭有德赶紧热情握握:“副的,副厅长,呵呵。”

双方寒暄了一番,彭副厅长这才让工作人员拉开了车箱门,露出里面一箱箱的茶叶。

一股属于龙井茶独有的清新香叶就飘了出来,远比普洱茶更好闻。

“林专员,我们这次一共调过来300吨西湖龙井,其中根据上级的指示,所有的特级和一级龙井全部都运过来了,一共有50吨。”

林三七一听这个数量有些满意,但追问了一句:

“这些都是西湖边龙井村的龙井吗?”

彭副厅长拍着胸脯保证道:

“林专员你放心,这些龙井茶叶全部是西湖风景区周边160平方公里内采摘的,比如狮峰山、龙井村、梅家坞等几个村。绝对不没有余杭或绍兴龙井。

原本西湖龙井茶一年的产量应该在400多吨,我也不瞒林专员,在我们收到上级通知前,已经出口了一百多吨茶叶。火车上的茶叶也是我们紧急撤销的外贸订单。”

林三七当初提出用发电机换龙井茶已经是8月份,早过了茶叶采摘季节,人家有外贸出口也可以理解。

“没事,彭专员,有这400吨茶叶我就非常满意了,呵呵,折江的同志们辛苦了。走走走,我请客,今天让你吃海鲜吃到饱。”

彭专员一看林三七这么客气,于是脸上的笑容就更盛了:

“林专员,我们这次专门开了一列专列过来,一共是30个车厢。所以我们省里的领导为了表达我们茶叶不足的歉意,还特意送了不少土特产过来。”

说完,彭副厅长拉着林三七往前走去。

第713章 折江人的高情商

一个个车箱门拉开,露出里面一车皮一车皮的土特产。

丝绸、黄酒、火腿、安吉白茶通通都有,而且数量不少,显然折江方面的诚意很足,完全不像是一次上级命令,被迫交易。

林三七心里明白,折江人果然是天生的生意人,情商超高。

他们诚意这么足,给林三七足够的敬意和礼数,他林三七好意思让专列空手而回?

林三七心里高兴,对折江人的印象特别好,来往不往非礼也。

“彭厅长,这太不好意思了,现在国家如此困难,相信你们折江方面应该也不富裕。你们还给我送来这么多物资,太感动了。”

彭副厅长一听林三七的话,就知道对方已经知晓了自己这一方的诚意,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弄到这么多物资,折江方面也是咬了牙省出来的。

就比如绍兴黄酒是需要粮食才能酿出来,而金华火腿需要一种叫“两头乌”的肥猪做原材料,丝绸茶叶更是折江为数不多的出口创汇产品。

偏偏以上这些原材料都是折江目前最缺的,对于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农业省来说,饭都吃不饱。

六十年代的折江可不是几十年后,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折江老板”。

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折江在建国后一直都是被遗忘的角落,除了本地自己发展起来的工厂外,几乎没有一家央企来折江投资。

在这个时期,没有外资,也不允许民营企业的年代,没有国家投资办厂,那就代表着没有工业。

所以六十年代的折江省完全就是一个农业县,一穷二白,比云楠也好不到哪里去。

就算是几十年后吃不起的舟山的海鲜,都因为运输问题难以销到外地。

林三七就是因为知道以上折江的种种困难,所以对于他们表达的友善和诚意内心是非常感动的。

别的省都是运点东西来,然后再强调自己多困难,然后上升到国计民生的一套,道德绑架他林三七,想让他多给点东西。

林三七虽然也理解,但内心还是有点不爽的。

但折江省就妙了,不提要求,就给你库库库狂送东西,送的还远超你的想像。

虽然茶叶是发电机组交换的,但折江省未必能拿到几台发电机,以这个时期某些领导对折江的偏见,折江方面甚至有可能一台都捞到。

但人家就是兴高采烈把茶叶送来了,光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