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院长好,杨科长好!”
“嚯,你小子,找的对象长得好看,还是大学生,有眼光啊,呵呵。潘同学是吧,你以后的实习就让林三七同志给你安排吧,你放心,你想跟哪位带教老师,他都能搞定。”
“嗯嗯,谢谢纪院长。”
纪副院长显然有些心不在焉,一把拉过林三七轻声问道:
“车上可都是粮食,一共有多少?”
林三七也压低声音道:
“这次一共拉过来20吨棒子在和谷子面,表面上是以药材名义拉过来的,后续我们医院一共还有100吨粮食在路上。”
纪副院长显得心事重重:
“对,注意保密,这么多粮食,宝贝啊,要是被外人知道了肯定要闹出是非来。老杨,赶紧的,不要找其他职工,我们几个加司机悄悄将粮食转运到仓库里。”
林三七有点奇怪:
“纪副,为啥这么怕人知道?咱们为了稳定军心,不应该告诉职工们,咱们手里有粮了,不要怕饿肚子才对。”
杨科长这时候解释道:
“小七,你是不知道啊,这整个冬天都没有下过雨,各方都很焦急。昨天还有旁边的村民来跟我们讨吃的,这说明农村里的粮食供应更成问题。
如果被外人知道我们中医院农场里有粮,你信不信整个昌平的有关部门,甚至是周边农民们都要来打秋风,到时不给,那可真的会直接抢了的。”
潘晔听了直捂嘴,两只大眼睛闪现出恐慌来:“那怎么办?”
林三七呵呵一笑:
“怎么办?当然是与世隔绝呀,让咱们的职工和家属们不要跟周边农民人打交道,也不要跟其他单位的人通信,咱们自我隔离,自给自足,自私自利……”
纪副院长叹了口气:“不自私不行啊,赶紧的,搬粮食。”
林三七刚做过苦力,现在继续让他搬粮食他肯定不干,于是找了个借口:
“纪副,你们先搬粮食,我还得带潘晔同学去见见12位老国宝呢,沈院长有些事情要交待他们。”
“行,你去吧,这里我们自己搞定。”
林三七领着潘晔来到平房区,发现屋里面没有老头们的身影,这才往农场找去,一边找一边嘱咐道:
“这12位老爷子是目前国内中医界水平最高的大夫,比如北平四大名医中,还活着的施今墨,萧龙友老先生都在;另外像韩帮绪老爷子是目前针灸第一人;蒋宗会老爷子最擅长男科。
骨科方面最牛的是丁仲英老爷子、陈无咎老爷子则是儿科专家,还有曹颖甫老爷子的肺病科、陆渊雷老爷子的脾胃病都是国内最有名气的。
当然看伤寒科嘛,你公公林苦参是国内最有名气的……”
林三七以为潘晔会说,咱俩还没结婚呢,你别乱说,谁是我的公公之类的。
想不到潘晔只是默默点头,并没有反驳,显然她的内心也已经将自己代入林家未来儿媳妇了,这让林三七心里又美滋滋了。
“我把你搞来昌平分院,是因为这12位老爷子国内无人能比,你们学校的老师都比不了。
刚好他们现在落在我手上,医院让我照顾他们的起居衣食,所以我得赶紧把你塞进去,只要他们肯收你为徒,你学会了这12位老爷子的一招两招,将来你绝对是国内中医第一人。”
潘晔听了小小有点兴奋,做为一名立志成为名医的女大学生,能跟这么多泰山北斗级老中医学习,她知道这机会有多珍贵。
不过她还是有个小小疑问:
“三七,你也是中医世家出来的,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不跟着一起学中医?”
想到这里,林三七只有苦笑了,这就是他最大的烦恼。
他也想学啊,可是中医真的太难学了。
一个是学中医必须要有天赋,不说别的,就说一个最简单的,你文科得好吧,那些医书上的古文都能理解并背熟吧?
可林三七属于理科生,文字理解能力仅限于情书,真要让他学古文,还是晦涩难懂的古文,他真的有点吃不消。
第二个学中医的周期太长,就算是后世的5年本科、3年研究生,培养出来的中医硕士其实也只能算刚入门。哪怕再加上3年读博,11年下来,能当个大夫,但只能是个普通大夫。
就像林甘草,从小就是童子功,现在31岁了,还是跟在父亲后面抄方学本领,偶尔父亲不在才会代替坐诊。
这说明林甘草学了20多年中医了,还没有完全正式出师,或者至少没有达到林苦参的要求。
至于林家老二林杜仲,他学的是针灸。
针灸这玩意儿想学精很难,但学些皮毛处理常见病很容易,所以他是在独立坐诊了,但水平也就是个普通,成为名医的可能性很小。
林三七过完年已经24岁了,懂一些中医基础知识,但绝对是半吊子里面的半吊子。
如果他要学中医,还要跟着12位老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