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加上了一句:“虎头在外,胜男那老远嫁过来不容易,你多看护着她些,莫要让人欺负了去,咱们对得起虎头就是了。”
一说起李大郎,李大嫂的心思就转了过去,对着李大兄絮絮叨叨起来,话里话外不外乎是担心李大郎在外的平安。
李大兄这一房在夫妻叙话,李二兄这里倒是寂静无声。
小五郎早就不和李二兄李二嫂睡一屋了,如今这屋子里只有李二兄李二嫂两人住着。
李二兄就着李二嫂的洗脚水搓了搓,他心里这会子是有些不得劲儿的。
要说李二兄心里的不得劲儿,其实不过就是他自己心里别扭罢了。
自从因着李二嫂当着李三娘的面儿说要把小五郎过继给李三娘,李三娘厌烦了每日当值回家还要面对如此情形,看着李二嫂那满眼算计的样子,还得考虑李二兄的面子,顾忌着李三郎、李四郎,就有了想要带着露珠儿搬出李家的想法。
后来,又因着露珠儿大了每日上书院读书的问题,李三娘就直接从李家搬了出去。
往后李三娘不过就是年节或是两旬旬休时才回李家一次了。
每回回李家她照旧是买上一些李家人爱吃的吃食,像是家里人都爱吃的烧鹅,带上一小壶梨花白,香桂记里新出的点心什么的,留下吃顿饭食,大家一起说说话就得了。
一般都是李三娘捡着朝堂上能说的事儿同大家聊聊,一开始李三娘还会问问每人的意见,可这几年下来,家中除了李大兄仍旧在金吾卫当值,李二郎在兵部任职之外,李家也没有其他人在朝堂上做官的了。
如此下来,往往都是李三娘和李二郎在一起说得上话了。
这般情形也是能够理解,李二兄心里也明白,李三娘自从做了官,那就真的和他们不一样的了。
可理解归理解,这接受起来还真的不太容易。
毕竟在过去,家中带孩子最多的就是李二兄,李二郎是在李二兄面前长大的;
李三娘过去就算是天赋异禀,于行医上有一手,可因着女娘的身份照旧是嫁了人的。
但自从李三娘和离带女归家,就一步步考取行医资格,入了长安医药联盟,进了不良人,起立了女娘帮扶会,还创建了新式稳婆学堂,如今又做了官入了太医署。
李三娘是真的不一样了。
这般的落差,李二兄心里总是有些不得劲儿的。
更别说,因着李二嫂想把小五郎过继给李三娘,好吃李三娘的绝户财一事,李三娘哪怕再是敬重李二兄,这往后终究还是对李家二房冷淡了一些。
第848章 第一届医师交流大会
不论李家的人如何想,李三娘照旧过着每日外出当值的规律生活,旬休时她就领着露珠儿回李家吃顿饭,和家里人说说话。
不过也要说,因着大理寺判决了刘超绞刑一事,李三娘再次在长安城里火了一把。
虽然大家也都知道,刘超的死是律法的结果,但是,李三娘这女官的身份终究是给长安城里来往的人们添了新的话题。
永平坊,医药三堂内。
临近午时,医堂里也没有什么病患来了,老李医师和崔医师(这俩是李三娘之前在永平坊医药三堂坐诊的时候的那俩老头,不知道读者宝子你们还记得不?)两人站起身活动腿脚,顺便凑在唐明月身前打听有关李三娘的事。
老李医师和崔医师再是没想到当初靠着数种技法换得考试资格,考进长安医药联盟,成为长安城里的第一个女医师的李三娘,竟然在不过数年的功夫里,就能进了太医署,做起了女官来了。
这就让老李医师过去内心里那般对女娘妇人的瞧不起,好似就是个笑话。
“这女娘教好了,也是能和儿郎一般建功立业的啊!”
是的,李三娘进了太医署,做了女官,创建了妇产堂这事儿在老李医师来看就可以说是建功立业了!
一个医师在此时的最高成就不过就是进太医署,再厉害点儿那就是成为太医署署正,正儿八经的五品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