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英当即道:“行啊,不过伙食费也太多了吧?”
在村子里生活,肉蛋奶靠买的,一天一百都很多了。
姜蘅道:“还好,一天三顿,三个干力气活的,饭量肯定也不小,而且到时候可能不止三个人,你就尽量做多一点,免得没吃饱,剩饭剩菜也别留着,直接倒给村子里的猫狗吃。”
陈阿英光是听着就觉得心疼,但想着花钱请的师傅,还是得好好招待,人家干活也会尽心点,便点头:“知道了,那我到时候多买点肉,菜就吃咱自己地里的?”
姜蘅:“看大伯娘您的,反正紧着这一千钱用,要是不够跟我说。”
顺便又谈了一下工资,有了昨天的经验,这一次就轻松多了,陈阿英除了对自己一天一百五太多了犹豫了一下,就接受了。
主要可能姜国夏、姜长海他们都会过来帮忙,到时候应该不止三个人吃饭,人一多,做饭可不简单。
事情谈妥了,十一点多,蘑菇也处理完了,姜蘅本想留她吃饭,但陈阿英又有昨天的剩菜没解决,非要回去吃,姜蘅只好自己吃,找到最大也是最后一条草鱼,三两下处理了。
内脏交给焦糖布丁解决,剩下的鱼肉剔骨,切成一片片的,这样的切法刚好可以将鱼刺提前剔除,放锅里加点油煎熟,沾点辣椒粉,用脆嫩的生菜叶包裹着,一口塞到嘴里。
那滋味,绝了!
先是冰凉、脆嫩的生菜叶“咔擦咔擦”被咬破的动静,接着是热乎乎辛辣鲜嫩的鱼肉,而咀嚼中,哪怕如此重口味,鱼肉本身的清甜和生菜那种脆爽的甘甜依旧能被舌尖清晰的品尝到。
生菜刚好解腻,姜蘅没有配米饭,直接这么吃了一大盘。
一颗生菜没打住,中途又去菜地里摘了两颗。
碰上姜国夏过来看她的菜地,见她这么嫩的菜也摘去,跟看败家子似的:“你就这么摘了?!”
姜蘅还热情推销:“这个时候的生菜正好吃呢,堂伯你要不要来点?”
姜国夏连连摆手:“不要不要,你少吃点,不是说留着卖钱的吗?别被你吃完了。”
他就是不放心姜蘅种的地。
这孩子种水稻,没提前下化肥,其他地估计也没下肥,奈何他们怎么说,这孩子都不听,说是要做什么纯天然绿色食品,他不懂,就想来看看秧苗能不能适应。
现在一看,倒是多亏了昨天大半夜的一场雨,秧苗一个个精神着。
眼看着都已经在扎根了。
只能说姜蘅这孩子可能真有点种地的运道在?说要雨就真的下了场,简直跟专门给她浇地似的。
姜蘅遗憾作罢,只摘了两颗自己吃,嗯,中途还给两只狗也分享一下,带灵气的蔬菜,没有农药之类的,真的纯天然关键是还长得好,虫眼都没有,焦糖布丁也很喜欢,偶尔还能蹭到鱼肉,开心死了,吃着吃着就吃撑了,在姜蘅还没吃完时就已经互相依偎着睡着了。
看得姜蘅一阵羡慕。
小狗就是好,吃了睡睡了玩,玩了吃!
——
晒了一上午,下午蘑菇就缩水了很多。
原本挤挤挨挨的蘑菇,得以有了点空闲,就是不时还要给蘑菇翻个面。
姜蘅干脆在客厅练功,一边等送货的到。
翻面不麻烦,她一道灵力打过去,所有蘑菇都能翻面。
就是有点琐碎。
还好这几天都是大太阳,按照这个效率,最多三天就能晒好这一批。
不过要是以后经常需要晒蘑菇,这种事情还是得外包出去。
下午两点多,砖瓦水泥这些东西送到了。
姜国夏他们听见动静,特意跑过来帮忙签收。
都是熟人,双方检查后没问题,姜蘅付了钱,所有材料费加起来就是小一万。
接收完货,姜蘅去镇上拿快递,有小狗的玩具和食盆、也有她买的一些东西,三轮车都堆满了,这要是小电驴都带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