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9章(1 / 2)

离开深邃的森林,弥林转向了巍峨的迷雾山脉高处。他沿着陡峭崎岖、人迹罕至的小径向上攀登,空气变得稀薄寒冷,风雪时常不期而至。他的目标,是那些矗立在云端之上、俯瞰众生的巨鹰巢穴。风王格怀希尔和他的族裔,这些曼威的使者,是天空的霸主。它们的巢穴筑在凡人几乎无法抵达的绝壁之上,由粗大的树枝和坚韧的草茎构成,散发着一种野性而崇高的气息。

弥林并非贸然打扰,他选择在晴朗的日子,于巨鹰可能巡视的崖顶空地,留下新鲜的、他亲手猎获的鹿肉,并安静地等待。起初,只有盘旋高空的锐利目光投下。渐渐地,也许是感知到他身上那份源自维林诺的、与巨鹰主人曼威同源的气息,也许是那份毫无威胁的纯粹好奇打动了它们。终于,一只年轻的巨鹰首先降落在不远处的岩石上,金色的眼眸充满警惕地打量着这个不速之客。弥林保持着不动,用平缓的精灵语表达敬意。慢慢地,交流开始了。他记录下巨鹰们惊人的翼展、锐利的眼神、在气流中翱翔的优雅姿态,以及它们对中洲大地变迁的独特视角。它们曾见证过贝烈瑞安德的沉没,如今又俯瞰着努门诺尔人在海岸线上的活动。风王格怀希尔本尊在一次风暴过后的晴空中降临,它威严的目光扫过弥林,发出一声穿透云霄的清啸,算是认可了这位特别的观察者。

旅程的下一站是中洲漫长的西海岸。弥林沿着海岸线行走,咸涩的海风扑面而来。他观察着潮汐的涨落,记录下形态各异的贝壳、礁石间奇特的海洋生物,以及那些在沙滩上敏捷奔跑、发出清脆鸣叫的海鸟。最吸引他目光的,是那些在碧海蓝天间自由翱翔的海鸥。它们洁白的羽翼在阳光下闪耀,发出悠远而略带哀伤的鸣叫。弥林常常坐在高高的海崖上,看着它们成群结队地飞向落日熔金的海平线,仿佛在追逐着那遥不可及的维林诺之光。它们的飞行轨迹,它们的鸣叫,在他心中勾起复杂的情绪。有对维林诺家园的深深思念,也有对脚下这片中洲土地更坚定的守护决心。海鸥,成了他游记中关于自由、远行与乡愁的象征。

正是在这漫长的海岸线上漫游时,弥林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努门诺尔人新建立的领地。此时,努门诺尔的国力正如日中天,他们对维拉的信仰尚未动摇,其统治者也秉承着“帮助中洲、启迪蒙昧”的初衷,至少直到此刻他们仍是如此宣称,这些建立在天然良港附近的领地呈现出一种蓬勃而有序的繁荣景象。

弥林没有公开身份,他如同一个普通的游历学者或行商,混入人群中进行观察。他看到了巨大的努门诺尔长舰停泊在深水港内,船身线条优美而充满力量感,水手们训练有素地装卸着货物;港口附近,整齐的石砌房屋拔地而起,宽阔的街道上行人如织,既有穿着努门诺尔精美服饰的殖民者,也有穿着朴素、好奇观望或带着货物前来交易的中洲土著人类;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从努门诺尔特产的优质谷物、美酒、金属器皿,到中洲内陆的皮毛、药材、宝石原石,应有尽有;他甚至在领地边缘看到了正在兴建的学堂,里面传出努门诺尔孩童用昆雅语朗诵诗歌的稚嫩声音,也有一些中洲人类的孩童被允许旁听,眼中充满了对知识和高等文明的渴望与敬畏。领地的管理者显得开明而高效,努力维持着秩序,调解着努门诺尔人与当地土著之间因习俗差异而产生的微小摩擦。

弥林坐在港口一家喧闹但干净的小酒馆里,听着周围水手和商人的高谈阔论。一个满脸风霜的老船长灌了一口家乡的烈酒,声音洪亮:“瞧瞧这码头,这仓库!比罗门娜的旧港也不差。陛下的远见卓识啊,给中洲带来了真正的文明之光。那些还在山里裹兽皮的野人,能来这里开开眼,是他们的福气。”旁边一个努门诺尔商人则带着优越感评论着本地土著交易的货物:“这些皮毛处理得还算凑合,比上次好多了,看来我们教的方法他们听进去了点。” 也有一些努门诺尔人私下抱怨着中洲的“湿冷天气”和“不开化的习俗”,但整体氛围是积极而充满希望的。

弥林默默地观察着,记录着。他看到了先进技术带来的便利,看到了秩序与繁荣的表象,也看到了努门诺尔人骨子里那份不自觉的优越感和对中洲土著若有若无的俯视。他更注意到,一些被努门诺尔文明深深吸引的中洲土著部落,开始举族搬迁到殖民地附近或更内陆、由努门诺尔人规划的新家园中,渴望融入这种“高等”的生活。他们学习努门诺尔的语言、耕种方式、建筑技术,努力改变着自己古老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如同海岸线上新生的浪花,充满了未知。弥林在游记中客观地描绘了殖民地的欣欣向荣,却也隐晦地记下了自己的忧虑:强大的文明对相对弱小的文明天然的同化力,以及其中可能埋下的,关于平等与尊严的隐患种子。

每当夜幕降临,弥林会回到自己临时搭建的海边小屋,在油灯下整理白日的见闻,将各种动植物的形态、特性、栖息地详细描绘在羊皮纸上,旁边配上严谨又不失生动的文字。他的《中洲游记》羊皮卷越来越厚,内容包罗万象:范贡森林深处一株会发微光的夜光菇,迷雾山脉雪线之上顽强绽放的星芒花,巨鹰巢穴附近发现的特殊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