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懒蛋 第94节(1 / 3)

张晓月摇头,“他没有说为什么位置是不固定的,但他说,有一种可能,其实这些三角星的位置,本来就是固定的。”

“什么,固定的?那为什么会出现在世界各地呢?”

“冯彻前辈说,也许模糊介质本身的特性不是这样无规律地跳动的,有可能他们一旦在某个位置出现,就是不会动的了,但可能在发现了这个三角星之后,又有其它的设备进行了粒子加速试验,所以导致了位置的调整。”

“这样吗?”林教授和老周都琢磨着张晓月的话。

“晓月,我想问个外行的问题,为啥一定是三角星?这个我没听懂,还是我错过了哪句话?”老周问道。

“三角星其实就是刚才说到的美国的那三台设备的位置导致的结果,三台设备在邻近的时间点进行试验,那三台设备恰好呈三角形布局,大概是个等边三角形。”

“如果不是等边三角形呢?”

“也不影响,比如直角三角形,或者其它三角形,也都可以,只是最终的三角星的形状会有些变形而已。”

“那如果只有两台设备同时做试验,还会产生这些结果吗?”

“周老师,您这个是个好问题。冯彻在所有的数据中,只发现了三角星这一种特殊图案,而且只在美国这三台设备上得到了验证。但如果这真的是波纹交汇,按道理来说,两台设备也是应该可以产生两个交汇点的,四台设备就会产生更多的交汇点。”

“是呀,这方面没有发现吗?”林教授问道。

“比三台设备更多的情况,没有发现,这是因为从数据上看,没有多于三台设备在邻近时间进行试验的记录,所以也就不会存在。至于两台设备,这种同时试验的情况倒是有的,但超自然现象的报告中没有能够支撑这个的,也许是因为两个点位被发现的概率,要远小于三角星的概率。”

“那这么说来,如果在邻近时间内,只有一台设备做试验,咱们就永远不会发现模糊介质的存在了?”林教授问道。

“也许能够发现,但应该不会是通过超自然现象报告分析出来的。”张晓月答道。

老周也学着林教授的样子,给大家斟上茶。

“晓月,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好像也是最根本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冯彻要以粒子加速试验的时间作为时间参数?”林教授问道。

张晓月看了一眼林教授,又看了一眼时间,“嗯,时间还早,应该可以讲得完。”

“怎么,这么一个问题,冯彻写了那么长的篇幅吗?”林教授问道。

“这倒与篇幅无关,只是每次谈到这个问题时,冯彻前辈都要面对特别多的……”

“……质疑。”

第119章 算命

“这个问题可是很基本的了,难道冯彻的解释,比彩票更离奇?”林教授问道。

“简单来说吧,冯彻前辈认为,粒子加速试验,可以产生宇宙。我说完了。”

张晓月安静地坐着,等待两人的质疑。

等了一会儿,也没人说话,就抬头看了一眼老周。

“不用看我,我这点知识储备,根本听不太懂,哪能质疑冯彻呀。”老周笑着解释道。

张晓月又看向了林教授。

“是产生微观宇宙?”林教授猜测道。

张晓月拼命点头。

林教授也略微点头,“的确是一个会受到不少质疑的想法。冯彻的意思是,通过粒子加速试验设备,进行的碰撞试验,可能会产生宇宙?但由于那些加速器的能量和设计所限,可能不会产生我们通常认为的宇宙,最多会产生微观层面的?是这个意思吗?”

“对的,对的,林教授。”

“但并不是每一次碰撞,都一定会产生微观宇宙,所以尽管进行了那么多次的试验,可能够被研究的,也不多。”

“对的。”

“然后接着你刚才说的那个理论,所有宇宙的模糊介质又是连通的,这样,别管产生的宇宙有多微末,都得遵守这个法则,所以模糊介质才会以波纹交汇的形式展示出来。”

张晓月得觅知音,一直在点头。

“如果确实是微观宇宙,那它的模糊介质的尺寸能有多大?按你刚才描绘的情形,波纹半径至少几百公里了吧?”林教授问道。

“林教授,我真的没想到,您对冯彻前辈的设想,理解得如此深刻。”

林教授看了一老周,没有说话。

“您的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设备,能量和设计上都差不多,所以猜想能够产生微观宇宙的尺寸也差不多,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尺寸,就像您说的,产生的波纹半径竟然会有几百公里,甚至更大,这一点,冯彻前辈开始也是没有预料到的。”张晓月说道。

“如果按他一路以来所作的假设来判断,这个半径,可能还真的是个常数了呢。”林教授回应道。

“是的,由于最开始对模糊介质的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