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的第一个高光时刻,初入场,一定要拍出他的美貌,他的贵气,他的涵养。
然后再以这个镜头与后期的剧情成为一个鲜明的对比。
镜头闪烁着绿灯。
君秋澜缓步入场。
路过的一批丫鬟,端着盘子,主动垂首,礼让出一条道路,并且对着他微微屈膝行礼。
他不目斜视,径直走了过去。
他的身份,似乎这样的场景见怪不怪了,他的眼神也不会为任何人停留。
直达他今天目标中的人。
一张口,就是清润的公子音。
台词的功底,也更是不用说。
君秋澜很多时候都庆幸,两个世界的官话是一样的,要不然他还要面临一个学语言的问题。
试想一下,一个清润貌美的公子,张口就是一口听不懂的‘方言’,或者说一口蹩脚的普通话,这得多出戏啊。
入场的镜头,就此结束,但没完全结束,还得再切一个镜头,也就是分镜,他还得再走一遍。
另一个镜头,是从君秋澜的身后拍,拍他的步伐,背影,拍他走进去,所有人的目光驻足在他身上的那一刻。
一小段的剧情,反复拍了好多次,各个角度的镜头,都力求完美。
今天说是君秋澜的戏份,但实际上也就只有这一场戏。
按照颜景的严谨程度,这一场戏,没一个礼拜,肯定是拍不完的。
哪怕是前面已经拍了,后续他不满意,他随时都有可能推翻了重拍。
整个剧组的人都已经逐渐习惯了颜景的龟毛程度。
不过,大家也算是能明白,为什么颜景的电影每一部都是大爆的程度了。
他确实是有这样的实力和资本。
其他的剧组,大部分都是拍飞页,比如同一个场景的剧情,可能会集中在一起拍摄。
拍完了再换下一个地方。
也是剧组为了节省资金的一种方式。
但是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男女主前一场戏还爱得你死我活,后一场戏就要拍他们反目成仇。
从情绪上的处理,实在是太考验演技了。
但是颜景这里几乎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几乎是按照整个剧情节奏来进行拍摄的。
顶多是有一点时间错位。
颜景不会让演员上午拍大喜,下午就拍大悲。
除非是特定的场景转换。
每一场戏,演员的情绪,甚至是服装,前后都有呼应以及鲜明的对比。
而且颜景这个人,还特别喜欢埋彩蛋。
只有一部好的电影,才能让人反复揣摩,去寻找那些精彩的瞬间。
其实,关于君秋澜的几场高光时刻都分散得比较厉害。
第一场就是他的出场,作为京都第一美男子,一亮相就惊艳全场。
第二场就是君秋澜一家被贬,从贵公子到阶下囚,天之骄子,跌落尘埃。
第三场,就是君秋澜的重头戏份,跳舞,技惊全场,也是他复仇的一个开端。
第四场,颜景说让君秋澜别太早看剧本,说是还没有想好这位京都第一美男子的最终结局。
原本是写好的,但颜景拍着拍着,突然又开始不满意了。
觉得不够精彩。
那么剧本就得进行调整。
君秋澜简直都没法说,他是演员,当然是导演说了算。
汤妍身为编剧,其实也没忍住向他吐槽过,颜景这样的人,太善变了,在古代都是做不成皇帝的,做了皇帝都得是昏君。
朝令夕改的。
君秋澜每次听到,都忍笑忍得辛苦。
真要这么说,颜景其实还挺适合在古代做皇帝的。
要说他朝令夕改,其实是因为他心里有自己坚持的方向,而他的过往,也证实了,他的坚持是对的。
做皇帝,大概也是如此?
君秋澜从前没少学帝王之道。
老皇帝告诉他,尽管要听从大臣的意见,要平衡朝廷,但是自己心中得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被其他人给左右了。
想到这些,君秋澜也是一阵叹息。
也不知道皇帝现在如何了。
之前听人说,病了一场,又跟神医折腾起了修长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