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了百姓,当百姓读了书,被当做了人,他们就不会想要再回到奴隶,他们有了思考,才不会被轻易蒙蔽,当做枪使。
百姓,需要启智,草原的,尤为需要。
“所以今年的春闱,还是要多录取一些人。”
大梁,正处于急速发展的状态,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才。
仁德的圣君对此次科举进行了扩招,天下学子欢呼雀跃。
少有人关注的角落,弘德帝令驻守北部边域的将军,举行了较为低调的阅兵演练。
“威胁!这是威胁!”
可纵然知道是威胁,他们又能如何?
如今开春之际,一旦开战,草原的损失太大了。
“元泰弘德父子,蛇鼠一窝!”
“等等,外面什么声音?”
四月,北地传来捷报:兀良哈部落首领次子巴图联合族人篡位夺权,随即递交降书,对大梁俯首称臣,恳请进京拜见皇帝陛下。
面对兀良哈首领和大王子失望和愤慨的眼神,巴图表示:“阿父,大兄,我这样,才是将部落带到强盛的正确道路,族人愿意跟着我,就是证明!”
大梁的实力分明就越来越强!连倭岛都能屠,再不俯首,难不成走倭岛的老路吗?
他是去过京城的,京城的日子,才是权贵该过的日子!
他早早表态,说不定就能是慎侯第二,看看人家的日子,多潇洒,他那个羡慕啊!
自从回部落后,他已经想念在京的日子许久了。
“比意料之中快了许多。”
这巴图,还真是个人才。
“让魏将军护送巴图一家子进京。”
“是。”
这乱的,可就不是一个兀良哈了,另外两个大的部落,还能消停得了?
看在巴图识趣没有搞小动作的份上,姜衡满足了巴图的心愿,照例给了巴图一个爵位,封为——诚侯。
这怎么不是巴图成功“南下”了呢?
至于原本的部落首领……那是谁?
而在大梁内部,在兀良哈的主动臣服后,各地开始涌现出一个声音:
圣天子的仁德,感化了草原的蛮夷,使得蛮夷真心归附……
姜衡没忍住笑了出声,笑意却不达眼底,“查清楚了吗?从哪儿兴起的?”
仁德,靠着仁德就能感化蛮夷,收复失地,这种骗人的鬼话也能兴起?
看似是赞扬圣君,吹捧皇帝,可若是长此以往的宣扬,岂非寒了浴血奋战的将士的心?岂非将文人给高高捧起?毕竟,经过圣君的实践,圣人德行就能感化蛮夷诶!
这些蛀虫,从未死心,稍不注意,便会成为他们攀附的养料。
不动声色,借力打力,明褒暗贬,暗度陈仓,他们可太熟悉了,毕竟已经运作上千年,成体系了。
绣衣卫指挥使如今已经是从春和戏社就开始跟着他的杨柳,“回陛下,江南一地,连带着江西。”
一旁的万斐不禁咬住了自己的牙槽肉,这是往他脸上打了两个巴掌,一个是舆论的兴起,一个是江西之地。
姜衡不意外地点了点头,“江南嘛,正常,江西之地,科举界的扛把子,助推一把,也正常,人之常情嘛。”
然后下一秒:“今年南京,浙江,江西的进士,都安排去支教。”
再看向万斐,“两个月后,没处理好,你也跟着去。”
万斐一颗心落了地,还好,陛下没有怀疑他,“臣叩谢陛下圣恩。”
姜衡继位后,没有直接让老臣们乞骸骨,毕竟说白了,现在天家父子一心,那朝堂的过渡,最好就慢慢来,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躁不得。
可现在,听到外面传的圣君的“好名声”后,姜衡没有与诸位大臣商量,直接就下了旨。
他倒是好奇,有没有人来劝他。
结果是——没有。
倒是林朗来了。
“潜之怎么来了?可是谁哄你来的?”
林朗失笑,“臣又不是小孩子。”在基层混了几年,又在京城混了几年,怎么都不至于像科举当年那样被十来岁的小孩儿轻易套话了。
林朗将与他交谈的那些大臣说的话都说给了姜衡听,这才继续道:“他们虽说各有心思,但不得不说,他们的话,并非毫无道理。”
姜衡哼哼两声,“把朝政当生意做呢。”
但,他不也默认了这一准则吗?
“那就一个省留两个人,其余的,分批次打乱外放出去支教。”
“江西的主要去东宁省,南京的与浙江的富裕,就去西域和北边为主。”
“你直接任吏部左侍郎。”跳过礼部侍郎,直接吏部侍郎,待一段时间再转礼部尚书,平调吏部尚书,升任右相,妥了,平稳升迁,资历足够,谁也挑不出来问题。
林朗对此不意外,他们找到他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