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5章(2 / 2)

的食量不大,就算可劲的放开肚子吃,等她当下一粒米都不剩的碗的时候,牛筋看上去跟之前都没什么区别,要是奶奶在这,肯定会说她吃饭“季地噢米”。

这是昌南的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大概是“鸡啄米”,说人吃饭跟鸡啄米饭一样,看着动静很大,其实根本吃不了多少东西,是说人饭量小的特有名词。

想到把自己当眼珠子疼的小老太太,黎秋月默默把刮了层血皮的牛筋包好放到冰箱,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拿了个料包袋子装了几个切碎的小米辣,乘着牛筋加热的时候放进去。

牛筋热的很快,黎秋月把料包拿出来,捡着卖相好的装了两个保温桶,赶早给爷爷奶奶送了过去,给自家长辈赚足了话题和羡慕。

两个老人家的年纪大了,但是牙口都很好,只是味觉有些退化,日常更偏向于重口味,黎秋月不想多放点盐,索性添了点昌南人离不开的辣椒,没想到效果意外的不错。

送菜只是临时起意,黎秋月还得赶着回家给两个宝妈开门——说好今天来干活的,家里的毛豆糟完了,可包装还没着落呢。

不过现在才八点不到,她还可以磨蹭一段时间。

黎秋月慢悠悠的骑着车,不经意间发现前面阿婆背上的麻袋裂开一道缝,然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大,掉出来一个没扒皮的茭白。

这个时候还有茭白?!

“坡坡,恁东西咯卜咯。”(婆婆,你东西掉啦。)

黎秋月担心老人家听不懂,专门用了乡音,她们这边叫年纪比较大

的女性长辈一般都是阿婆或者婆婆,这两个词很多时候都具有多种含义,不过昌南人从小叫到大,也不会搞混。

“匣匣哦。”(谢谢啊。)

老人接过黎秋月手里的茭白连连道谢,这些茭白是她打算摆摊卖的,谁知道这个袋子看着厚,竟然这么不结实,要不是黎秋月眼尖,她越走越轻只会觉得是因为高兴,到时候茭白能捡回来多少可就不好说了!

黎秋月听着就眨了眨眼,刚刚那个模糊的念头瞬间清晰起来。

“妖卜埋到那哦咯。”(要不卖给我吧。)

这茭白看着可新鲜,一看就跟她的卤糟天生一对。

心动的黎秋月脑子动的可快,转眼编出一套可信度颇高的说法——她家开了个小饭馆,茭白每天都要用掉不少。

“七块一斤的话,我就都要了。”

市面上的茭白十块钱一斤,但那是剥好了的,黎秋月给的价钱比零售价还要高一点,一方面是因为茭白的确新鲜,另一方面……她家的小老太太跟这个婆婆年纪差不多。

半路就能碰上高价包圆的,老太太哪有什么不愿意,说自己袋子里有八十斤的茭白,还怕黎秋月不相信,直接往旁边走了两步,当场拿出就拿了老式的下面有个盘的秤出来,要给黎秋月称重。

这一个个的称要到什么时候,黎秋月当场拒绝,抽了根狗尾巴草从电动车的坐垫直接比划到地上,然后掐断下了车,让老太太把茭白连麻袋放上来。

原本轻巧立着的电动车肉眼可见的低了些,黎秋月再用掐断的草杆一比划,骑上去走了几米,便在心里点了头。

老人家没有胡乱开口,她在电驴极限负重后对自己的小伙伴前所未有的了解,就这个车子下沉的高度,她骑上去以后的速度,七十多斤是肯定有的。

至于有没有到八十斤……她电动车没法做那么精准的估算,只能回去再称。

确定分量挺足,黎秋月便拜托老太太将麻袋翻了个面,把破裂的地方完全压住后,扫了574就骑着车跑了,只是跟之前的轻盈相比,现在的电驴很有点老牛拉破车的感觉。

至于后面的叫喊声……哪里有声音啊,她急着回家呢!

黎秋月经验充足,觉得这个速度挺不错的,以前极限负重的时候可是小牛拉大车,那才叫真的绝望,黎秋月把自家电动车的彩虹屁从出发拍到回家,生怕它一个不爽就撒手不干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