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117节(2 / 3)

不用。买房子是我们俩的事,动家里的钱,我们怎么能过意得去?”

“逞什么能?又不是不让你们还。”

陶母语气生硬,但任谁都能听出她的诚意。

这个时候陶父开口说道:“都是一家人,你妈说的对,这钱是给你们应急。”

“爸,妈,感谢你们的好意,不过这一年多我和玉书没少给家里添麻烦。买房子再让家里帮忙,我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林朝阳态度坚决,陶玉书见他如此表态,只好放下了心思,对父母说道:“爸妈,那就算了。”

见他们夫妻二人都如此说,陶母还想说什么,却被陶父拦住了。

“好吧。你们也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强求。以后如果需要用钱,就和我们开口。”

林朝阳夫妻俩人点了点头。

谈完了钱的事,陶玉墨兴致勃勃的问起了林朝阳夫妻俩房子的具体情况,家里人也都有些好奇。

林朝阳便简单介绍了一下房子的情况,光听他嘴上说,大家也听不出房子有多好。

“过两天大家一起去看看。”林朝阳说道。

第130章 要两块给五块,你啥意思啊

第二天,林朝阳先带着陶玉书去取钱。

然后跟林福贵见面,杜峰做了个中间人,先立下字据,林朝阳把第一笔房款四千块钱交给了林福贵,再然后几人奔向房管所。

这年头房管所最多的业务是经租和调房,经租跟后世的房屋租赁差不多,就是房管所当个中间人,负责登记租赁双方的信息,唯一不同的是房管所会核实房主的租金收益。

调房则是属于这个时代人们改善住房条件最重要的手段。

这些年国内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一直很困难,人均两三平米的蜗居家庭比比皆是。

这个时候没有商品房的概念,只有少部分住房是私有的,绝大多数住房的产权都是国家的。

但许多人又有改善住房条件的迫切需求,那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调房这个手段。

调房的具体操作就是想要调房的一方物色房源,与茫茫人海中具有同类需求的人们进行匹配。

假如有双方看对了眼,那就视双方房子的具体情况给予对方补偿或者是收取补偿,这个过程一般来说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

调房本来是个民间自发的行为,但到了六十年代,燕京人民调房的需求暴增,逼的燕京市没有办法,不得不在各区成立了专门的“换房站”,以满足居民们本区范围内和跨区换房的需求。

调房调的都是公家的房子,不涉及到房子的产权变更,所以手续并不复杂。

林朝阳他们要买的是私房,情况大不相同,房管所一年也经手不了多少手,尤其林福贵还是个华侨,房管所一看这种情况,不由得谨慎对待,跟林朝阳夫妻俩要了一堆的证明文件。

户口本、结婚证、工作证明、收入证明……

你也不能说人家是为难你,都是公事公办。

最后又跑了两天时间,总算是办完了房屋登记手续,拿到了房屋所有权证。

从房管所出来,陶玉书激动的抱住了林朝阳。结婚两年,他们夫妻俩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小家了。

高兴过后,夫妻俩又跟林福贵来到华侨公寓,林福贵向两人交代了一番家里情况,又领两人到物业做了个登记。

“好了,现在房子就是你们的了。”林福贵对林朝阳说道。

现在所有事情都处理完,华侨公寓的房子就算是正式出手了,林福贵看起来心情大好。

“剩下的钱按照约定,每半年付给你一次。”林朝阳最后说道。

“好。”

送走了林福贵,陶玉书忍不住又跑上楼好好欣赏起了她和林朝阳的小家。

等她高兴过后,两人又回到燕大,拉上了陶家一家人来参观新家。

有了新房子对于这个年代的家庭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

进了华侨公寓的院,陶玉成便说道:“这里的环境看起来比燕大还幽静不少。”

眼下刚开春,院里的草木之间披着点点嫩绿,显示出一派勃勃生机。最主要的是道路宽阔,绿化面积足够大,给人一种眼目开阔之感。

陶父陶母看着院内的环境也不由得点了点头,光看院内的环境和设施,华侨公寓确实有贵的道理。

燕东园和燕南园有别墅不假,但要说院内的环境,比起华侨公寓却还要差了一点。

“哇!”

一进门,陶玉墨便被宽敞明亮的客厅吸引住,忍不住惊呼了一声。

林朝阳他们这户的户型是120平方米,在没有公摊的年代,这120平方米可是实打实的使用面积。

客厅开间5米5,进深接近6米,如果算上与客厅相连的餐厅的话,进深达到了8米。

光是一个客厅的面积就有三十多平方米,在人均住房面积只有四点几平方米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