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59节(5 / 5)

日,以大学士刘墉为正使,礼部左侍郎铁保为副使,册封为皇贵妃。嘉庆六年四月十五日,以文华殿大学士董诰为正使,内阁学士普恭为副使,册立为皇后。嘉庆十年二月初九日,生第四子和硕瑞怀亲王绵忻。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仁宗崩逝,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同年十二月初二日,尊上徽号曰恭慈皇太后。道光二年十一月,因宣宗册立皇后,加上康豫两字。道光八年(1828年)十一月,因平定张格尔之乱,加上安成两字。道光十四年十月,因宣宗继立皇后,加上庄惠两字。道光十五年十月,因孝和睿皇后六旬万寿,加上寿禧两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十月,因孝和睿皇后七旬万寿,加上崇祺两字。累计徽号曰恭慈康豫安成庄惠寿禧崇祺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二月十一日申时崩,年七十四岁。道光三十年三月,恭上尊谥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应天熙圣睿皇后。同年九月,加上钦顺两字。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二十六日,奉安昌西陵。同年三月,升衬太庙、奉先殿。咸丰十一年十月,加上仁正两字。

——————————

1《仁宗睿皇帝实录》卷14,嘉庆二年二月戊戌条,《清实录》,第28册 ,第207页。

2《呈恭拟孝淑皇后谥号单》,嘉庆二十五年,档案号:03-1616-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家族背景]

孝和睿皇后出身索和济巴颜系钮祜禄氏,与太宗元妃、孝昭仁皇后、圣祖温僖贵妃、高宗顺妃、高宗诚嫔、仁宗恭顺皇贵妃等均属同一个大系内的弘毅公家族的一员,其家世可以参考她们各条。弘毅公家族内部分为十六房,根据房份不同,后裔的门第也有所不同,其中第十六房门第最高,孝昭仁皇后、圣祖温僖贵妃、高宗顺妃、高宗诚嫔、孝穆成皇后均出自这一房,孝和睿皇后则出自第六房。

弘毅公家第六房的始祖名为达隆蔼,根据《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的记载,达隆蔼“因疾未仕”,其生有四子,依次名为达拜、多拜、约拜、科拜。其中约拜原任护军统领,革退之后仕至头等侍卫,过继弟弟科拜的第三子偶特木布为嗣子。锡特木布仕至二等侍卫,娶妻纳喇氏,生有二子,第一子名为朗住、第二子名为公元。这位公元在仕宦上较为出色,仕至广东按察使、泰宁镇总兵,他即是孝和睿皇后的高祖父。公元生有三子,其中,第一子钟锦和第二子公德未出仕,第三子公保为雍正十一年生人,在乾隆二十年考取笔帖式入仕,乾隆二十三年补授工部笔帖式,乾隆二十八年因病告休,从此未再跻身仕途,在嘉庆六年去世。公保先后有两任嫡妻,第一任为宗室氏1、第二任为纳喇氏,一共为公宝生了三个儿子,第一子名为恭阿拉,即是孝和睿皇后的父亲;第二子名为那木萨尔扎普,出继给远房;第三子名为明善。

孝和睿皇后之父恭阿拉是乾隆十八年生人,在乾隆三十六年承袭堂叔的勋旧佐领而入仕,在乾隆年间做到参领的官职。仁宗即位后逐渐受到重用,历任总兵、步军统领等职,最终仕至礼部尚书、都统,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病故,得谥勤忍。恭阿拉嫡妻叶赫纳喇氏,为正白旗满洲一等男白明之女,生于乾隆十九年,去世于嘉庆九年。恭阿拉一共有三子三女。第一子名为宁武泰,生于乾隆四十年,是孝和睿皇后的长兄,仕至笔帖式,在嘉庆三年早亡,绝嗣;第二子名为和世泰,生于乾隆四十六年,是孝和睿皇后的弟弟,仕至理藩院尚书、都统;第三子名为吉伦泰,生于乾隆五十八年,跟孝和睿皇

————————————

1谨按,清代爱新觉罗氏内部分为“宗室”和“觉罗”两类,因此在清代旗人谱牒中经常称宗室之女为“宗室氏”。由于私家谱牒具有不准确性,个别情况下,也有将所有爱新觉罗氏均称为“宗室氏”的例子。故本书中直接引用私人谱牒的记录写为“宗室氏”。

后所生的皇七女一样大,他被过继给无嗣的叔父明善为嗣。顺便一提,孝和睿皇后的叔父明善是祖父公宝的老来子,生于乾隆四十年,只比孝和睿皇后年长一岁,仕至员外郎,在嘉庆十九年(1814年)病故。恭阿拉的三位女儿里,孝和睿皇后是长女;二妹生于乾隆四十七年,比孝和睿皇后小六岁,嫁给肃王府的不人八分辅国公敬叙为嫡妻;三妹生于乾隆五十四年,比孝和睿皇后小十三岁,嫁给和硕睿勤亲王端恩为嫡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