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34节(3 / 5)

下册,第232页。

3谨按,这里比较特殊的是太祖元妃佟佳氏和太宗元妃钮枯禄氏。太祖元妃佟佳氏出身的巴虎特克慎系佟佳氏一支是否是部长家族尚不确定;而巴虎特克慎系佟佳氏在明代末期已经是很大的一个家族,拥有相当的财富和权势是已知的事实。太宗元妃钮祜禄氏出身的索和济巴颜系钮祜禄氏,出身英额地方,其家族在英额地方的势力并不明确,但是额亦都之姑母已经嫁与其他村寨首领为妻,表现出其家族具有和领主阶层结亲的实力。

族原本只是哈达部的部民,没有“领主”身份。鳌拜出身之索尔达系瓜尔佳氏原为苏完部部长,苏克萨哈出身为叶赫国主系叶赫纳喇氏,亦均属“领主”阶层。单从“领主”“部人”这一分野来看,均优于孝诚仁皇后家族。这即是鳌拜等人认为孝诚仁皇后是“满洲下人之女”的原因。

不过,这种对传统女真(满洲)社会“领主”阶层的崇尚,必然随着入关进程以及八旗世家的重新划分而变淡。故而,在鳌拜等人因此去与孝庄文皇后理论的时候,孝庄文皇后即答:“满洲属人之女,为何立不得皇后?我意已定,不必再议。”1

[宫廷生活]

孝诚仁皇后在康熙四年通过大婚礼进入宫廷,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寅时,她为圣祖生下第二子承祜,在康熙十一年夭折。同年十月,孝诚仁皇后曾经患病,病情比较严重,当时圣祖在颜家工驻跸,得到孝庄文皇后的谕令后,立即回宫看视,数日后,孝诚仁皇后即“病痊”。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巳时,孝诚仁皇后又为圣祖生下第七子允礽,而自己却在申时崩逝于坤宁宫,结束了十年的宫廷生活。

原本,在孝诚仁皇后崩逝之后,总管内务府大臣们建议将她奉移至武英殿暂安,已经得到孝庄文皇后以及圣祖的同意。五月初四日,孝庄文皇后以及圣祖考虑到宫内不方便举行祭礼,于是下令工部在北海团城西侧划出一个空院,在这之前则将孝诚仁皇后暂时奉移至乾清宫。五月初五日,正式将孝诚仁皇后奉移至北海团城西侧的空院暂安。2同月二十七日,又奉移至巩华城暂安。圣祖在上谕中评价孝诚仁皇后道:“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尽诚孝。佐朕内治,尤极敬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宫闱式化,淑德彰闻。”3可知孝诚仁皇后在宫廷生活中对上下诸人均能善待,而且性格勤俭,是一位称职的皇后。圣祖对她亦有相当的感情。根据相关学者统计,康熙十三年至十六年间,圣祖前往巩华城的次数达到八十次,1足见孝诚仁皇后在圣祖心中的地位。

———————————

1中国科学院编:《明清史料》丁编第八本,下册,第237页。

2《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谨按,此空院即明代之玉熙宫,现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位置。

3《圣祖仁皇帝实录》卷47,康熙十三年五月辛未条,《清实录》,第4册 ,第620页。

4杨珍:《康熙皇帝一家人》,第94—95页。

孝诚仁皇后崩逝之后,其所生的第七子允礽,以事实上嫡长子的身份,在康熙十四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却最终被废位,成为康熙晚期储君之争的失败者。

[封谥释义]

孝诚仁皇后原本的谥号为“仁孝”,满文作“g hiyoosungga”1,意为“仁德孝顺”。后来因其谥号与圣祖谥号重复,改谥为“诚”,满文作“unenggi”2,意为“真诚”。

二、孝昭仁皇后

[简介]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镶黄旗满洲钮祜禄氏,果毅公、领侍卫内大臣遏必隆第二女。顺治十六年生。至迟在康熙十五年四月已经入宫,称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以大学士索额图为正使,大学士李爵为副使,册立为皇后。同年十二月病重。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巳时崩,年二十岁。奉移至武英殿暂安。同年三月二十五日,奉移至巩华城暂安。闰三月二十一日,谥曰孝昭皇后。四月,升衬奉先殿。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日,奉安景陵。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恭上尊谥曰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皇后。雍正元年九月,系圣祖谥,升衬太庙。乾隆元年三月,加上安裕两字。嘉庆四年五月,加上端穆两字。

[家族背景]

孝昭仁皇后出身索和济巴颜系钮祜禄氏,是太宗元妃的亲侄女。其家世可以参考太宗元妃条。孝昭仁皇后之父遏必隆是弘毅公额亦都的幼子,在清初幼子继承的习惯下,成为弘毅公家族的大宗嫡流。在圣祖即位之前,遏必隆已经为一等公爵,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位极人臣,后来在康熙十二年病故。

根据《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记载,遏必隆先后有四位妻妾。第一位是太祖第十二子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一女郡主,这位郡主在天聪

——————————

1满文本《八旗通志初集》卷147,噶布喇传,清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