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穿越指南 第247节(2 / 3)

马冲回州衙,把左右都押范准和郭文仲叫来:“你们二人,立即清查养济院、安济坊的账簿,一应涉事官吏,限三日之内投案自首,按《宋刑统》罚铜赎罪!”

明代以前的法律,除了“十恶”之外,什么罪都可以罚钱抵偿。

宋代比唐代进步的地方在于,普通官员不能罚款赎死罪,那是皇亲国戚和朝堂大佬的特权。中低层官员和平民,只有老人或小孩,才可以罚铜免死(虽然按照惯例,文官一般不判死刑)。

打板子和流放,也是可以赎铜的。

十鞭子罚一斤铜,十板子罚十斤铜,规定得非常具体。

州衙这边刚派人查账,消息就迅速传出去,十多个吏员慌忙带钱去自首。

就连负责查账的范准,都悄悄叫来亲信说:“你立即去俺家,让俺娘子送些铜钱过来。便说俺要投案自首,怕得罚钱十贯才可赎罪。”

范准也是没办法,带头查账的非他一人,还有个郭文仲在旁边监督呢。

朱铭又让王甲,带着衙前吏出动,在城内外抓捕乞丐。

残疾乞丐,直接扔进养济院,做些力所能及的轻体力活。

患病乞丐,送到安济坊医治。

身体健全的乞丐,全部羁押起来,择日送往朱铭的木炭场伐木烧炭。至于木炭场原有的工人,他们要强壮一些,则转业去开采铁矿——都是露天矿,暂时没啥危险的。

同时还要进行审问,若有乞丐头子违法犯罪,立即押付司理院进行审判。

一瞬间,城内城外鸡飞狗跳,乞丐们哭喊声震天,以为官府要害他们性命。

翌日王甲前来禀报:“太守,据残疾乞丐供述,金州城外有一群丐头,他们采生折割,偶尔还诱拐妇孺。在下昨夜派人抓捕,只抓到四人,其余几人已闻讯潜逃。”

朱铭大怒:“下发海捕文书,抓住一人,赏十贯钱。提供有力线索者,赏五贯钱。若遇反抗,打死勿论!”

采生折割,就是把正常人弄成残废,控制他们去沿街乞讨,而且被折割者往往是幼童。

王甲低声说:“太守,俺怀疑有胥吏报信。俺对这些丐头早有耳闻,昨日只带几个亲信审问,问出地址立即下令逮捕。就这样都走漏风声,竟让丐头跑了几个。”

“通风报信之人,查不出来就算了,只要禁绝此事便可。”朱铭吩咐说。

王甲推荐了太多衙前吏和乡兵,其势力在州衙迅速崛起。

朱铭虽然对其很信任,但也不能给太多机会。查内鬼可以查,但不能扩大化,防止王甲借机排除异己。

“是!”王甲领命离开。

清查官方慈善机构,清理城内外的乞丐,此乃朱铭一石四鸟的政令。

一是整顿治安。

民意箱收到的信件,有几封是报失踪案的。

这种案子归县衙管,但家属不信任西城县官吏,因为报案之后屁用都没有,他们请求太守帮忙寻找家人。

甚至有个举报者,说发现自家的小孩,成了缺手断腿的怪物,而且精神失常认不出父母。他以前也报过官,乞丐咬死了是捡来的孩子,官府无法确定残疾幼童的身份,而且很快那幼童就彻底失踪。

如此邪恶势力,必须铲除!

二是排除隐患。

等再过两个月,大量饥民流向州城,乞丐集团必然趁机壮大。

得提前把丐帮给打掉,更利于对饥民的管理。

三是治理慈善机构,让养济院、安济坊步入正轨。

四是为自家的木炭场,弄来一些廉价劳动力,毕竟烧炭和挖矿都需要人手。

一连串的整治行动,不但清理了乞丐,连地痞流氓都被吓到,整个金州城的治安瞬间好转。

第243章 移风易俗

金州城外,棚户街区。

几个衙前吏沿街敲锣叫喊:“太守招工,泥匠十人、木匠十人、石匠十人,日给三十五钱。另招苦工五十人,日给二十五钱。不论哪种工匠,每天给两顿稀饭、一顿干饭!”

消息传出,底层贫民闻风而动。

一般情况下,他们听到官员招工,会吓得立即躲到老远。

但关于朱铭的许多事迹,早已传到城外贫民区。此刻听到给钱还管饭,许多贫民都选择相信,纷纷涌向衙前吏打听情况。

本来只打算招工八十,最后聚在石元公面前的,竟达到三四百人之多。

石元公精挑细选,挑了一百个相对强壮的。

让这厮招人,总是超出计划,似乎不多要几个就不舒服。

这些人会带去矿山那边,跟冶铁户一起,采伐山林,平整坡地,修建房屋。还要把表层土壤挖走,露出铁矿才作罢,尽快加速冶炼场的开工进度。

那边分为两部分,苏知新主管木炭场,屠申主管冶铁场。

屠申在徐州有开矿建场的经验,虽然他那规模很小,但没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

根据山势和矿脉走向,屠申只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