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3 / 4)
资料会成为抢手货,这倒是没有太大问题,这借东西也讲究先来后到,别人已经抢先借了,难道还要怪她先答应了别人吗?
“上大学有什么用,人家是想着回城才折腾了,也不知道一些人图什么。”
听这声音看过去,是正在喝茶的赵露。
赵露的看法不能算刁钻,某些城里的青年也会参加高考,虽然他们现在的工作并不差,但人除了生活,还有梦想!他们现在的工作很有可能和他们的梦想南辕北辙!所以他们需要进入大学学知识,为自己的梦想争取一张‘门票’。
可毛思嘉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儿?她本身人在城里,做的工作也足够引人羡慕实在想不通她还有什么不足的!这还要去上大学,这不是折腾么!
有些看她不顺眼的私下就说了,早知道她是个反动的!这就显出来了!这样了,还得去上大学,得是多想当知识分子?
赵露的问题是,这样的坏话一般只会在背后偷着说说,脑子没被门板夹了,谁会说出来?
这不是让当事人和旁观者一起尴尬么?就连说这话的人在别人眼里也会成为怪人,打上一个脾气不好、最好不要相交的标签——不管其他人喜不喜欢毛思嘉,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这种行为就是违反社会潜规则的。
“有没有用关你什么事?”自从彼此撕破脸之后毛思嘉也不是任人欺负的,赵露真的蹬鼻子上脸了她也不会‘以和为贵’。
“有些人啊,别以为自己最聪明,别人都是傻瓜——那么多参加高考的呢,您这一句话骂了多少人?照您这么说,大家都是傻子,您最聪明?”
毛思嘉也没指名道姓,只是嘲讽劲儿一点儿不少!办公室里一干人都笑了起来。
他们并不一定觉得毛思嘉参加高考是正确,但他们更不喜欢赵露。正如毛思嘉所说的,这又不是她的事儿,她干嘛那么不阴不阳地说话?管得宽吗?身边有这么一个人,谁都不会喜欢的,谁知道她下一个阴阳怪气的人会不会是自己呢?
赵露脸‘腾’地一下就红了,瞪着毛思嘉,好一会儿才道:“呵!有些人可别太得意,这大学择优录取了也不是人人都能去的,那么多人参加高考,能上的有几个?这时候弄的人人都知道了,到时候若是没有录取,怕是要丢大脸!”
“毛组长!毛组长!有您的信,经理让我送来的!”这边赵露话音未落,就有一个小同志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
有眼睛尖的看到了信封上的字,当即‘呀’了一声:“思嘉、思嘉,你这是被大学录取了呀!”
毛思嘉也顾不上其他了,连忙接过信拆开看——果然是录取了!
“北京大学!!天啊!思嘉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旁边几个办公室的,凡是人在办公室的都出来看热闹了。
实在是北京大学太有名气!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同文馆!可以说是开大学之先河!而他最开始的时候是沿袭了太学那一套,太学又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教育,底蕴深厚!
上承太学,下启大学,正是北京大学!
虽然国内常以清华北大并举,说谁是第一也有一大帮人不服,甚至因为清华理科名气更大一些,在理科更有倾向性的年代里清华好像更厉害一些。但事实就是,除开清华北大的各自支持者,路人们非要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之间选一个,通常还是对北京大学更有好感。
历史底蕴就是有这样的能力。
对于首都人来说,更明白北京大学的分量!
即使十年没有高考了,大学什么的不再成为人们议论的点。可是一旦恢复高考,关于这所大学的记忆就全部回来了——年纪大一些的人,谁不记得这些名校曾经的辉煌?想当年全中国的学生都想来读清华北大呢!
毛思嘉当初想的是读北京外语学院,这所学校也十分出色,坐落于学院路西侧的一条大街上,是北京名气很大的学院之一(后来很多学校迁了出去,但北京外语学院没有迁出去)。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所外语学院,正对她的胃口呢!
但最后毛思嘉改变了想法,只想考的更好,冲击冲击北京大学。
一方面是北京大学对每一个中国学生都有着别样的吸引力,话说谁小时候没纠结过将来读清华还是读北大呢?这可真是‘儿梦清’‘儿梦北’了。现在有机会进入这所古老的最高学府,很容易让人产生试试看的想法。
另一方面,也是从实际考虑的结果。
她一开始觉得北外足够好,且对她胃口,但后来一想,北京大学也有可以学习外语的系。难道会因为他是一所综合大学,所以在师资等方面弱于北外吗?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她是为了将来能有体制内资源,顺顺利利做上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工作,这才读大学的。那么事情就清楚了,是读北京大学更有选择权,还是读北外更有选择权?这里对北外没有任何不敬,而是现实就是这样。
对于日后接手这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