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5节(2 / 5)

加入书签

大的进步。这种进步,会改变思想,改变做事的风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有更进一步的改变。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是正确的?很多事情,是不是真地想清楚了?官员往往对事情还不清楚,理不出头绪来,却又受到上面的压力,做事情简单粗暴。他们真正理解了,反而不会这样了。

前世的时候,王宵猎曾经听过一个著名老师的公共课。老师说,伟人喜欢看佛经,特别喜欢六祖惠能。为什么?因为惠能不认字,是一个人民和尚。这话有没有道理?当时觉得有道理。现在认识到,老师的话没有道理。人民和尚和不认字有什么关系?认字的,就不能做人民和尚了?做了人民和尚,就不能认字了?这两者本来没有关系,因为集中到了惠能身上,就被强行有关系了。

世间的事许多都是如此。对事情认识不深刻,觉得自己懂了,实际上没有懂。觉得自己认识到了万事万物的道理,其实并没有认识到。事情做对了,不知道为什么对了。做错了,不知道为什么错了。

对于官员来说,除了极少部分的人,工作态度不好,就是能力不够。认识到这一点,王宵猎对手下官员要求高了许多,态度也好了很多。知道他们的能力不够,还要知道怎么弥补,而不是无能狂怒。进行充分的讨论,进行集中的学习,就是办法之一。

为什么不是自己直接下命令?因为王宵猎知道,自己想的办法,未必是最好的办法,甚至未必是合适的办法。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踏踏实实,才是最好的办法。

前世的时候,学习了许多知识,学习了历史,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如果自己到了古代,几乎必然会大富大贵,避免社会的问题,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实际上可能吗?当然不可能。中国就是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经历那些,移植别人的,就必须经历一个改造适应中国的过程。

这个道理实际上很简单,但绝大部分人就是想不明白。最简单的,一些到国外留学的人,觉得自己是在发达国家学的,见识过发达国家了,自己必然比没见过的人更加懂得多,别人都要听自己的才对。实际上呢?要么老老实实了解中国,要么就只能不断抱怨,甚至是活在自己的虚幻里。

如果工业革命最先在中国发生,世界是不是会是前世的样子?王宵猎可以肯定回答,必然不是。是不是会有大航海?还会不会有世界大战?那说不好。但可以肯定,与历史不同。

我们曾经以为,世界很简单,有一个模板。文明不同,只会在这个模板上处于不同的阶段,有些许区别,有文明与愚昧,有先进和落后。实际上,世界不是这样划分的。

到了现在,在思想上,王宵猎对现在手下的官员,是一种俯视的态度。但在身份上,王宵猎不再认为这个人好,那个人坏,这个人高尚,那个人卑鄙,而是一种平视的态度。对于百姓,在王宵猎的眼里也更加亲切,更加可敬。

对于百姓,或者说对于人民,并不好摆正态度。中国特别的历史,大部分人都知道人民的重要。但大部分人,却不知道人民为什么重要,重要在什么地方。很多人,甚至跟古代帝王一样,把唐太宗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引为名言。很多人的眼里,并不知道为什么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是矛盾的。人民总体上的先进性和个体的落后性同时存在。人民整体代表了历史的方向,个体的人民却由于知识不足、见识有限、意识落后,经常表现出落后性。如何认识人民的整体,又如何在整体中认识个体,不是简单的事。或者说,能把这件事情想清楚的人,非常之少。

作为渐渐成形的襄邓集团的领袖,王宵猎需要把这件事情想清楚。在这个基础上,王宵猎需要改造自己属下的官员,改革他们的行政,同时改造自己治下的人民。

新的形势

“这两天,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为什么要你们这些官员议论?有什么好议论的?要印会子,制置司印就是。要设银行,制置司设就是了。为什么要你们议论?”看着众人,王宵猎语重心长。

“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是实际执行的人,是真正了解社会、了解百姓的人。哪怕一时不了解,很快也会了解了。印会子、设银行是制置司定的,但定的人未必什么都明白。我知道有的人,说起什么事情就滔滔不绝,好似世间的事没有不知道的。但说实话,那样的人不可信。有一句话,叫理论联系实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做事情,要有总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不能空谈,而是要与实际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丰富理论,并且发展理论。”

见众官员一副茫然的样子。王宵猎摆了摆手:“说的远了。——此次印会子,设银行,是一件天大的事。不但是对我们官府,对治下的百姓,同样是如此。会子要印多少?既要让官府可到相应的利益,又要方便百姓。印出来之后,怎么流到民间去?只说银行向外贷钱,那贷给谁呢?贷钱要不要保人?要不要抵押?如果时间到了,还不了款怎么办?这些事情都要定清楚。不要我们现在说的热闹,到时银行根本就无法操作。更加不要如几十年前的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