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9章 朝堂上的小争吵(1 / 2)

加入书签

太和殿经过重新的修缮,更加显得金碧辉煌。原来的地板是金丝楠木,如今又换上了和田玉。

拖了几日的早朝,总算是又迎来了。

杨大人站在站在朝臣前列,对于拥护云王的那一友,早已经横吹鼻子竖瞪眼了。

“杨大人来的可真早!”孙大人向前走了一步,与他的位置并列了。

杨意山满脸嫌弃,自以为和他说话真是晦气。“有关朝堂政事自然要上点心而已。凡事都要夺个‘早’,我可没有李大人这样漫步闲庭的态度来上早朝呀!”

“意山兄可真是会为百姓谋福祉,会为我皇尽心尽力,只是一件实事都没干出来,上早朝倒是显得非常的勤勉,让我等受教了。”李大人皮笑肉不笑。

杨意山知道他这次又来嘲笑自己了,这一年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功绩,有些不温不火的,甚至连皇上的青眼也没有了,不过他一个正三品的官员也敢和自己较真!当他是个人物了!

立马又开口说道:“杨大人怎么可以随便变换位置,这是二品官员站的地方。”

“莫非有不臣实心?”他又追问。

李大人憨笑起来。“意山兄可真的是会扣高帽子。别管是二品还是三品,只要能够为皇上分忧解难,都可成为皇上的左膀右臂,我若是有意山兄的那样的好岳父早已做到了正一品的位置。”

呵呵,这满朝文武百官谁不知道这杨大人是靠的自己的媳妇上位的。

没了他岳父什么也不是,原来不也是个寒窗苦读的贫苦书生。到今天的这个位置还不是仰仗自己的媳妇。

果不其然,杨意山的老脸顿时通红起来,这些人偏要戳他的软肋,到现在他都有些不齿呢,虽然自己和妻子的感情甚笃,可是经外人这样说,仍有些不好意思。

他是一个倒插门过来的,若不是因为如此的话哪里能登得了官场的大门,早在殿试的时候就被刷了下去,如今这个世道虽然是国泰民安,一副蒸蒸日上的盛景,但是真的是寒门难出贵子。

“哼……”

李大人见他吃了瘪,笑呵呵的躲到了后面,皇上是时候该出来了。

果不其然,就听到了太监头子的声音。“皇上驾到!”

……

“今天叫大起,专与众卿商议治理淮河一事,户部先说一说吧!”

正如凌云所想。此番气候变化莫测,定有诡异现象发生,不料淮河竟然破堤了。

这水患向来是治理不好。人哪能和老天爷搏斗。

“回皇上,臣以为要兴修水利工程。也可加高坝堤。”杨意山自然先开口说话,他向来好在人前表情,皇上话音刚落,他就急急切切的出了声。

不过他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谁不知道洪水来了得要修建水利工程,加高坝子也是迫在眉睫的,还要他说吗?

有官员说:“下官瞧着杨大人这完全是在说废话,该做的都做了,可是决堤一事仍得不到缓解,不是东边裂了一口,就是西边裂了一口,不是加高坝堤能够决定的。新修水利工程也不适合在洪水期。”

杨意山老脸一红,躲到后面去了。

君凌峰看他们争吵惯了,也任他们说来说去。朝堂的事不过就这么几件,你议论来他议论了去,只要不出格就好了。

前半个月,几个官员在朝堂之上还争吵了起来,若不是皇上在跟前,都快连着祖宗十八代骂起来了。

“李爱卿,你可有什么妙计呀?”皇上无力的垂下手,看向了这一向有点子的李昌化。

李大人望着杨意山笑了一声,等到皇上唤他的时候,这才缓缓开口:“破堤好解决。依臣所见,这淮河洪水期过是十天半个月的事情,比起秋日的江南洪水实在是不可一提。咱们可以在坝堤之外再修筑一座坝,中间隔上洼地。可供农民栽种水稻。淮河堤下并无几户人家,就算是搬迁也不是难事。”话完,又得意洋洋地看向了杨意山。

皇上早已明白他们话里话外的剑拔弩张,斗起来心思才能活络,你追我赶的妙点子不就出来了吗?显而易见李昌化的意见很合他的心思,便记在了脑子里。

“李爱卿的想法很妙,不知道其他爱卿有什么谋划可一一说来。既然是易事,便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个这个杨意山真的越来越不干实事了,前些年看他从龙有功,这才保留着他的官位,若是以后再也干不出来一些业绩来,真的不能再让他尸位素餐了。

杨意山被他气得脸红鼻子热,什么时候都能赛自己一头,他唯一能够压过李昌化的地方只有这官品位了,不过现在只不过是挂了虚职而已,权利并不多。

乌纱帽一去,啥也不是了。

接着又有几个四品以上的官员说了几个法子,但东一句西一句始终没有说到皇上的心里去,但觉得李昌化的法子很妙,便想着按照他的法子吩咐着下面的官员前去施实了。

这种水患问题已不是已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了。几乎年年都有,左不过江南右不过淮河流域。

民生是长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