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黑龙江(下)(2 / 2)
的心中,住在江边的自然是“开化人”,住在深山老林里的肯定是“野人”了,不过在满清贵族眼里,像他们这样的人依旧是“野人”。
“大概有多少人?”,尼堪眼睛一亮。
“大汗,老儿以前是伯力附近的人,那里南北各有一处窝集,北面是齐木里窝集,南边是和啰窝集,再往下游走则分别是库鲁窝集、明噶里窝集,诸民北面是格楞窝集,南面是庄蔼窝集,都是密密匝匝的丛林”
“每一处窝集都有不少人丁”,瑚图礼悠悠地说到,“从伯力一直到海口,加起来恐怕也不下两千户,若是算上海边的,则不下三千户”
尼堪点点头,所谓窝集,原本是丛林的意思,不过此时在女真语里已经演化成“住在丛林里的人”。
窝集,也叫勿吉,乃黑水靺鞨的后裔。
三千户,看似很多,不过却散布在黑龙江下游近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想要快速将这些人聚拢完全没有可能。
不过,通过互市,将他们徐徐吸引到河边、海边某处定居还是有可能的,但那需要大量的时间。
尼堪在诸民留下了五十人,让他们在瑚图礼的部族搬迁完毕后,对诸民城寨进行修葺,为将来正式的城池建设奠定基础。
见尼堪他们要继续向下游行驶,瑚图礼让自己的长孙苏纳(女真语,牵狗的绳子)带着九名十八岁左右的小子跟着尼堪去了,苏纳最远到过库页岛,做向导再也合适不过,何况尼堪见瑚图礼主动将人送上来,便吩咐孙传宇拿出十套常备军的军服让他们装扮起来。
后来见到这十人个个身穿棉布衣服,戴着大帽,背着有着铁质箭头的弓箭,挎着横刀,诸民村的其他人顿时羡慕的不得了。
“大汗,黑龙江的江口附近还有一处村落,以前也是大明的卫所,叫庙屯,人丁不多,也有百十户,都是在海边打渔、打海兽之人,与本村也有一些亲戚关系,其哈拉达是苏纳的姨丈,由苏纳跟着,应该不会起冲突”
“库页岛上丁口不多,全部加起来恐怕也就千余户,最大一个部落是长毛部,此部落无论男女老少,脸上都生着长毛,另外还有一些操着我们这样语言的库亚拉人、费雅咯人、鄂伦春人、黑斤人”
“老儿十多年前去过那地方,此地的南部有倭人的集市,岛上之人用皮毛等物向倭人交换布匹、食盐等物,大汗若是要去那里,建议先从北边做起”
尼堪点点头,这长毛部落,也就是后世日本人嘴里的“虾夷人”或者“苦夷人”,也是库页岛名字的由来,此类人体毛发旺盛,传到黑龙江流域便成了“长毛部落”,传到大明则成了“长毛国”。
山海经,镜花缘,也不是没有来由的。
几日后,船队来到奇集湖的所在,一处黑龙江向东泛滥形成的大湖,此处离东边的大海只有三十多里,大海的边上便是后世俄罗斯的德卡斯特里港。
从这里抵达鞑靼海峡要比直接沿着黑龙江出海路途要近上千里,尼堪自然也安排人下去细细细细探查,并让查克丹详细记录下来。
抵达特林屯,也就是前奴儿干都司衙门所在之地,尼堪向当地的民众出示了自己被任命为“宁北将军、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的文书,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卷帛书、一方铜印竟在附近造成了轩然大波。
大明的寺庙、佛塔等物理印记在附近几乎消失殆尽,不过在当地人心中,这些杂草丛生的遗迹仍旧是他们心中“神圣的地方”,见到尼堪也惊若天人,不消苏纳出面,庙屯的哈拉达便主动赶过来拜见。
尼堪如法炮制,将此地和庙屯都买了下来——这里不远处便是黑龙江的出海口了,必须得有一个港口。
“记录下来,沿途凡是有明国寺庙、佛塔、衙门遗迹的,择重要的地方一一修复,除了伯力、诸民之外,还要在庙屯北面修建城池,嗯,就叫庙街吧”
“齐集湖到对面大海之间最窄处只有三十里,回头让孙老道的工部过来探查一番,争取修建一条道路直达大海”
在出海之前,尼堪对拿着纸笔的查克丹说道,此时的庙屯在黑龙江的南岸,尼堪却想在条件更好的北岸修建城池港口。
如此一来,从雅克萨开始,沿途经过黑城、伯力、诸民、庙街,大约每五百到一千里就有一座城池,中间还有若干当地人的土寨子码头,从石勒喀河的墨尔迪勒城出发,他阿斯兰大汗的船队将畅通无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