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心态的转变(1 / 2)
阳奉阴违。
这个词在此时的苏联政府中,足以让一个高位者在瞬间成为一个囚犯。崔可夫不是朱可夫,后者是斯大林看重并一手提拔的军事奇才,而崔可夫不过是白俄罗斯小军区的司令,说白了,还是出使中国给予的福利。
他实在没有胆子冒犯斯大林的绝对权威。
无奈之下,一份足足五千多字的电报将他在中国的境遇,通过电台传给了苏联。
这份电文中不少都涉及中国两党都对苏联的干涉持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并说明苏联在中国的军事顾问团并不能被中国军政要员信任,而中国国内的政府混乱,出面调停甚至连两国这种和平的局面都无法维持。
当然,中国不可能进攻苏联。
但是,国民政府会在第一时间倒向英美,随着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的结束,英美,尤其是美国对华军事援助的开始,大量的美式装备运抵缅甸。国民政府已经将外交重点从苏联转移到了美国。而美国的工业能力,是苏联的数倍,尤其是钢铁产量和石油,都是苏联无法比拟的,其军工能力超过德国,可以在短时间内瞬间释放产量。
在这个节骨眼上,国民政府绝对不会接受苏联单方面的调停。
不过崔可夫也表露了自己的看法,国共两党的矛盾或许还不足以让中国的抗战分裂,只能产生隔阂。
而隔阂自始自终都存在。
这份电报可谓重点明确,但无疑于说明苏联在外交上的失败,尤其是在远东的外交失败。
无异于是在斯大林的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而且苏联还有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德国。
整合了欧洲大陆主要工业生产能力的德国,一旦爆发出战争潜力,将是如同火山喷发一般,无法遏制。苏联等于是站在风暴的中心,不得不承受德国的强势给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带来的逆袭。
但别小看了斯大林的心气,既然不能左右国民政府,即使西北的中共也因为苏联方面的多次横加干涉,而一度处于关系的冰期。不过他还有一个目标,满洲。
曾一阳虽说在满洲已经站住了脚跟,也建立了一定的军统体系。
但是,如果想要继续发展下去,满洲的抗日政府就不得不仰仗苏联的援助,毕竟如果没有苏联的军火,曾一阳很难发动一场会战级别的战役。这关系到后勤军火的生产能力。
一份由华西列夫斯基签署的电报,在辗转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抵达了在绥化的东北抗日政府总指挥部。
正如斯大林预料的那样。
中共东北局的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在进行着。
黄苏作为刚刚到任的40军政委,东北局主要负责人,先发言讲述了一下苏联内部的环境,并将一份苏联军事委员会签署的邀请函递给了曾一阳:“苏联的对外防御主要还是放在欧洲,德国对英法的作战基本已经结束。尤其是对英国的重点进攻已经缓和了下来,苏联最担心的问题可能出现了。”
陈光闷闷道:“管他个球,欧洲的事什么时候连我们都要关注了。这里是中国东北,我们的对手东洋鬼子,而不是西洋鬼子。”
“老陈,你!”黄苏一阵哑言,随即又无奈的笑笑,他没想到两年不见,陈光的脾气不但没有随着地位的上涨而收敛,反而像是炸药包似的,一点就着的性格。
“老陈,消消气,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的电报不过是建议,他也无权来命令我军的行动,更别说让我们去干涉中央的决定,本来就是一个错误。对此,我先表个态,不管中央下如何决定,我个人都无条件支持。”刘先河压根就被把苏联的态度当回事,东北的抗日局势已经形成,敌我态势非常明确。
对外,东北的抗日部队还是属于40军的编制,但对内已经是野战军的番号,是方面军的建制。
已经站稳了脚跟的野战军,根本就不用看苏联人的眼色。
再说了,没有苏联的军援,顶多也是无法对吉林和辽宁等地发起大型战役。但此时的抗日局势,将关东军手中的满洲一分为二,已经是重大的胜利,如果再刺激关东军,说不定就是鱼死网破的局面。
“我来说两句。”谢维俊见谈话比较紧张,便当起老好人:“苏联的中战略中心既然在欧洲,那么从另一面来看,苏联在远东必须要获得我们的支持。这时候,我们要显示出强硬的一面,不仅不会让苏联记恨,反而会让他们重新重视我们的作用。所以,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的信就干脆不用理他。”
“参谋长,你什么时候也变成一块滚刀肉的?”陈光大惑不解的样子极其认真。
谢维俊哈哈笑道:“我要是滚刀肉,你就是一个浑身扎满刺的刺猬。”
曾一阳放下手中的茶杯,杯中的水已经喝完,这大冬天的,虽说已经烧上小炉子,但还是显得冷了很多,只有那些有火墙的房屋,才会不显冷。
坐在炉子边上的刘先河拿起水壶,挨个倒上了茶水。
曾一阳这才说话:“其实苏联的战略对我们来说根本就起不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