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3节(2 / 3)

加入书签

袜?

好在白衣秀士解释道:“此乃蛇蜕,我千年时所脱,可入药、堪炼制法器,还望十二郎收下。”

高长松摆手:“不必如此,我听闻蛇族喜用自身蛇蜕炼本命法器,这么贵重的礼物,我不能收,还是您自个留着吧。”

“不不不不不,你留着。”

“你留着吧。”

“你吧。”

“你……”

简长左看看右看看,头都快摇成拨浪鼓了,万般推拒之下,高长松还是收下蛇蜕。

白衣秀士这才长舒一口气。

简长送给高长松的是另一份大礼,他是天清寺的招牌和尚,擅长舞文弄墨,在跟住持通报过后,他代表天清寺,送给高长松一份订单。

“大量订购竹纸?”高长松闻言一愣。

简长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正是如此。”他还解释道,“竹纸纸张坚韧、表面细滑,又有珞珈之意,其香悠远,急具禅味。”

又说:“听闻纸坊中又兼卖文房四宝,我寺可一并置办。”

高长松:“啊……”

说白了,就是让他成为天清寺的独家纸张供应商,经营得好供应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

这可不是小生意,这年头的寺庙哪家不是经书万卷,他们耗纸比书院有过之无不及。

为应对和尚抄经,当世的纸业中还专门开辟中藏经纸这一种类,其特点是防蛀功能。

在这人力不值钱的古代,高长松做竹纸真不怎么费钱,基本净赚。

也难怪古代最值钱的是垄断性技术了。

简长的订单令高长松对新造纸坊更上心,吃完斋饭后专门拐到寺内资圣门处。

大相国寺这文化气氛比较浓厚,每逢集市,资圣门前摆的全是各种书籍、珍玩、字画,后廊一带则是各种占卜以及画人物肖像的摊子。

文具产业草创期,高长松当然也要去集市嘎闹嘛,一大清早,店中伙计便带各色彩笺往大相国寺去,摩拳擦掌言说要占个好摊位。

高长松不置可否。

简长对纸笺研究不可谓不深入,他本以为高长松对纸张的研究不比他少,却发现此人是技术型选手,只懂改良,不知其悠长的历史,对文人墨客间的流行产品也不很了解,顿时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侃侃而谈起来:

“纸张之材,因地制宜,譬如蜀中多以麻为纸,北土以桑皮为纸,剡溪以藤为纸……”简长笑道,“这是唐人的纸张取用之法。”

高长松来了兴趣,此时他们已走进资圣门,这与大殿左右回廊又是完全不同的模样,先前他们从大殿而出,经过一道长廊,那简直就是女子的天下,寺院的尼姑们分坐在左右,面前铺席,席子上有绒花、珍珠、翡翠、头饰……还有些更聪明的,扯一块足以遮天蔽日的幕布,将小饰品鳞次栉比地悬挂在幕布上,让人目不暇接。

资圣门内却不相同,听着简长娓娓道来的解说,眼前风景位置一变,初映入眼帘的是一副等身高的美人图像,高长松略有些诧异,他还以为山水画会更多呢。

仔细看,却发现那是给人画肖像的摊子。

正对面则是一家书店,什么装帧本都有,还有淡黄色的佛经卷。

简长看了眼佛经卷,随即话锋一转道:“这是用金粟笺写的佛经,普适性很强,承天寺设置专门纸坊,就为产金粟笺来抄写大藏经。”

高长松眯着眼睛说:“这色泽并非皮纸所有,莫非编入了蚕丝?”

简长说:“不仅如此,这纸色黄,是黄蘖汁浸泡后带来的,不说其他,对佛经纸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长久,不畏惧虫蛀。”

走着走着,终于来到高长松的摊位,正如他想得一样,雄心壮志的伙计抢不过大相国寺的老油条。

他这名伙计叫做梁锦云,家住在马行街。

开业前,高长松去找雇佣人力的行老,行老给他推荐了梁锦云。

他的职业高长松很熟悉,原本是走街串巷的货郎,当然了,像他们这种人,工作是非常多变的,今天是货郎,明天是店小二,后天则是街上叫卖小报的贩子。

就胜在年纪轻、嘴皮子溜,再加上脑瓜灵光是本地一条小地头蛇,很难有什么事情会难到他们,再不济也能招来三教九流的朋友帮衬。

梁锦云将小摊位经营得有声有色,附近摊位的主人有落地的书生,也有替主人来卖书画的小厮,包括那些画匠,他们身上都有种文人的清高,不怎么愿意叫卖。

梁锦云就不同了,嘴皮子特别甜,哥哥姐姐叫一串,没法对他吹胡子瞪眼。

有他出色的推销能力,再加上珞珈纸在小范围红火,不仅大相国寺的僧人来采买,书生路过这儿也少不了带一刀纸走。

反正紫竹纸不比寻常纸贵多少,比那些彩笺更便宜。

高长松没惊动梁锦云,而是默默逛了其他店,他只看那些与他有竞争关系的,哪些卖得好就上去问两嘴。

其中,高长松发现彩色的纸笺卖得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