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91章】 北大演讲(2 / 3)

加入书签

,要想反秦时竹?心有余而力不足……

下午时分,秦时竹和沈蓉等一行人来到了北京大学,在此发表演讲,是秦时竹自己提出来的要求,在当时的中国,演讲已成了一阵渐渐传播开来的习气,但在大学里发表演讲,特别是针对知识分子发表演讲,秦时竹却是头一个。

诚如黄炎培所言,由于地处权力中枢、官僚机构的核心,北京大学里混入了太多的官僚子弟,这些人不学无术,只能逢迎拍马,对学问无丝毫之兴趣,对于上官却是百般讨好。听说秦时竹要来演讲,多时不来的旷课学生竟也齐刷刷地到齐,幻想一步登天的机会。

事实上,北京大学的日子过得很窘迫,他不像清华学堂,有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作保障,经费极其短缺。更由于中央政府变动,当局忙于行政、军队事务都来不及,根本无暇过问教育这类的闲事,最最要紧的是,袁世凯政府本来就缺钱花,原本应该投向大学的钱也被挪用到了其它地方。

因此,秦时竹去北大演讲的目的很明确,一是宣传北疆和人民党方面政见,巩固在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地位,要知道,听讲的知识分子不仅是北大一校,全北京的高等院校都接到了通知,秦时竹将来总是要入京掌权的,现在打基础可谓是未雨绸缪;二是拉拢人才,各大高校缺钱的消息秦时竹早有耳闻,对各校遭受各种势力压迫的内幕也了解得一清二楚,因此要趁着这次演讲的机会,将人才统统吸收到北疆去,特别是理工科的教师和学生,是北疆方面所急需,能拉一个是一个……

“诸君今日来听秦某的演讲,我感到万分荣幸……”对着台下济济一堂的听众,秦时竹拉开了阵势。

“大学之大,不在于学校有多大,楼房有多高……大学之大,在于其胸怀之大,道德之高,学问之精深,精神之悠远……从汉代始,中国历代皇朝设立太学、国子监,为的是培养适应皇权,适应专制统治之奴才,虽有学问,但目的狭隘‘为君而不为民也’……这是人性的悲哀,制度的悲哀,多少饱学之士,意图为民请命,意图治理天下,到后来仍然不得不成为君王所用之工具,若君王体恤下情,尚有良知,则学生仍有一定作为,若君王暴虐不堪,压榨人民,则学生俱为为虎作伥之辈……因此,不改变大学体制,不灌输新的精神,无论办多少学堂,育多少人才,任免不了受制于人的窘境……”

秦时竹的讲话,听得不少人大汗淋漓,听得学生百般叫好……

“……故某以为,北京大学,虽是太学、国子监之延续,但实际却是维新变法之成果,在新的时代下,其精神、其内涵,已完全脱胎换骨,不复以往腐朽不堪的之陈旧,实乃一新生的创举……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她的精神延续了下来……在目前共和已创,民主立国的环境下,理应发挥更加重大、深远之作用,不独是研究学问,钻研技术,更是要培养独立完善之精神,树民主科学之旗帜……故秦某对于诸君的期望是,既要有专门之知识,更要有完善之品格。傲立于世,胸怀天下,扎根于民众,服务于中华,方能成一代之杰……”

“秦某此来,非是一般泛泛地谈论教育之重要。诚然,教育之重要诸位早已耳濡目染,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最好的写照,但秦某更以为,对学生良好品质之培养,独立人格之完善,却是更重要的意义……诸君身上,承载着中华民族新生之希望,你们不仅要以知识、学问建设新中国,更要以满腔的激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激励全国的民众……古人云,‘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我希望诸君,从求学的第一天起,就要以‘兼济天下’为自己的目标,一旦心中怀有对祖国的热爱,对四万万同胞的挚爱,树立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之高尚情操,我相信,没有什么艰难险阻可以使你们却步……”

台下的学子疯狂叫好……

“我知道,有不少学生,是抱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态度来求学的,无非是为自己谋一个出路,图的是光宗耀祖,我也知道有个别教师‘著书都为稻粱谋’,无非混口饭吃,图的是立身安命,给自己一个交待……我无意指责你们,这是现实的需要,没有多少可鄙的,况且我始终认为‘真小人比伪君子更可爱’,但我希望各位,能在做学问时,自觉地将自己的位置放到国家的立场上来,摆到人民的立场上来,自觉地谋求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一致,以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如此,中国幸甚,中华民族幸甚,四万万同胞幸甚!”

秦时竹以一个鞠躬结束了演讲,“哗啦啦”,台下爆发出狂风暴雨般的掌声。

“接下来,是大家自由提问时间,巡阅使可以回答大家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时任北京大学署理校长的刘经泽(原本在历史上应该是严复出任校长,但严复已经给秦时竹弄到人民大学去了,刘经泽就只好继续干下去)笑着说,“请大家举手示意,巡阅使点到谁,谁就可以站起来提问。”

“诸位,首先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秦时竹微笑着说,“我以个人名义,决定每年向北京大学捐资2000元,设立人民奖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