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09章(1 / 2)

加入书签

这以后如果高中在朝为官的话,这些可都是路子,也都升迁的重要途径了。

此外,这同年同乡同门之类的,一起参加这次科举考试的那也是要多走动,走动的,到时候说不定一起高中的话,这以后可就是在朝为官了,彼此当然是要互相多提携,帮衬一番的。

反正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读书很重要,这叫交朋访友什么的也同样非常的重要,提前来京城,这自然是要多走动,走动,多认识一些大明的才子,朝中的诸公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读就学非常要钱的缘故了。

这无论是去拜访在朝为官的前辈,还是说和好友吃吃饭,逛逛青楼,去潇湘馆听听曲什么的,那都是非常花钱的。

别的不说了,这去拜访朝中的诸公,根据级别和职务的不同,这随随便便一次都是要几百两银子的,甚至于伴随着大明的发展,现在的行情都已经涨的非常厉害了,几百两银子都已经有些拿不出手了,都要上千了。

这如果是朝中重要的大臣,位高权重的,那花费就更大了,可能随随便便大几千上万两银子就没了。

这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这根本就玩不起。

还有这读书人聚会去的地方都是非常花钱的地方,比如去潇湘馆听一次曲,喝茶喝酒什么的,随随便便一次也是几十上百两银子什么的。

反正都是花钱的地方,没钱是真心读不起旧学的,也玩不起来的。

诸多的因素在一起,也是让京城这边才刚刚开始要入秋的时候,整个京城就已经变得无比热闹起来。

到处都可以看到成群,穿着长衫,拿着扇子在哪里摇头晃脑,之乎者也,谈天论地,高谈阔论的读书人。

同时经常的商家们也是开始纷纷你的推出各种各样的活动出来,什么对对子免费吃饭喝酒,什么诗会,酒会之类的多如牛毛。

不过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胡希文来说,他之所以提前来京城赶考,那都是为了能够好好的准备考试,争取一举高中。

胡希文是四川成都人,祖上还并不是成都人,而是来自四川的大山里面的农村人,成都自从通了火车之后就迅速的发展起来,也是成为了西南地区的发展引擎,吸引了大量的人前往成都工作定居。

胡希文的父母也是在那个时候迁移到了成都,并且在成都这边靠着打工赚钱为生,因为家族世代都是农民,故而胡希文的父母也是拼尽全力的送胡希文去读书私塾,希望他能考上当官,光耀门楣。

胡希文也是不负众望,自幼聪慧,读旧学颇有天赋,现在仅仅才十八岁,去年第一次参加乡试就高中举人,这次秋闱,他的老师以及四川的学政都认为他必定可以高中。

别看他人年纪轻轻,但是才华横溢,文采飞扬,很有才华,关键是他读书还很刻苦,现在一同来京城的书生都去到处走亲访友了,唯独他胡希文依然还在自己租的房子里面认认真真的读书备考。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他囊中羞涩,根本就跟不上那些人的消费。

为了这一次进京赶考,他父母足足将攒了几年的银子100多两银子交到了他的手中,这点银子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城,根本就不经花,但如果只是吃住的话肯定是足够的,所以必须要省着点。

儿行千里母担忧

100多两银子,放在以前那是一大笔钱,但是放在现在的大明来说,并不算什么,京城这边的普通人,工作一年也能够赚200两银子。

伴随着全球贸易和殖民以及工业化的发展,全世界的财富都在向大明帝国集中,导致大明的物价,人工等等都在快速上升。

几十年前谁要是带个100多两银子进京赶考的话,那都算是有钱人了,但现在,真心是最穷的书生了。

但即便是这100多两银子,都还是他父母辛辛苦苦攒几年攒下来的,因为胡希文读旧学是非常花钱的。

束蓨也是水涨船高了,越来越贵,一年随随便便都是要上百两银子的,他父母那是咬着牙齿的顶着。

庆幸的是胡希文很争取,第一次乡试就高中,这已经是举人了,这身份和地位就不一样了,如果这次会试还能够高中的话,那就真的是鲤鱼跃龙门,世代的农民咸鱼翻身了。

提前来到京城,胡希文也是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租金比较便宜,直接就住下来,每天都是在努力的备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是越来越思念自己的父母。

咬咬牙胡希文也是决定打个电话回家,成都这边在自己离开的时候也是已经通电话了,自己父母在成都租房的房东家里面就装了一部电话,自己来时就就已经抄下了号码。

打电话回家非常的昂贵,随随便便打一次可能一两银子就没了,以前的时候胡希文是舍不得,和自己一同前来赶考的那些人倒是有事没事就往家里没打电话。

他们那些人几乎家里面都装了电话,也都不差那点钱什么的,但胡希文不同,他带的银子有限必须要省着点花,而且这银子都是自己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