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6章(1 / 2)

加入书签

“好好好!等得就是老兄这句话。”丁立秋闻言大喜:“如今我部已到龙岩半月有余,可剿匪之事迟迟没有进展。为何?缺得就是汪兄这等熟知县情匪情的老土地哇!”

说到这里,丁立秋伏下身子,小声对汪元宰说道:“不瞒老兄说,我家将军已然催逼多次了……这事,将军是在巡抚老大人面前夸下海口的。”

汪元宰听到这里,不由得也为丁立秋担心起来:“既如此,那可要抓紧了。”

“谁说不是呢?”丁立秋这会有点烦恼:“将军已经下令,月底前无论如何要灭掉一家匪伙。唉,我这两日只好四处收罗匪伙的消息,不得消停啊。”

“哦,汪某这里也有些盗匪的消息,这便说于先生。”

“好好好,在石这就洗耳恭听了。”

……

擒贼先擒王。穿越众跑来这里剿匪,自然是要挑实力强,名气大的匪伙下手,而这附近目前实力最强的是两伙人。

声势最大的是林十万匪帮。

林十万是本地双洋人。其人狡诈奸猾,率众占了龙岩县北方的双洋镇对马岭一带,手下有400多常备亡命,名声远播,是往来客商和本地乡民的大敌。

另一股是岩头寨的兵马。岩头寨位置在县城西南,当家的名叫马势下。据传此人边军出身,武功高强,善使一把九环大刀,手下有200兄弟。

这两帮人基本上就是本地实力最强硬的匪伙了。

丁立秋在听完汪主薄的简介后,倒也没有出乎意料:这些基本上都是公开资料,和他已经掌握的出入不大。

不过接下来老汪倒是给了他一个惊喜:老汪婆娘家有一个叫苏铁枪的族侄,此人早年间失手打死人被下了大狱,后来老汪上下打点,摆平苦主后,苏铁枪才得以逃脱杀身之祸。

出狱后,由于家产全部填进了衙门,所以苏铁枪转身就投了匪帮——林十万的匪帮。而近日由于受了伤,他正好回家做了个居家土匪。

汪主薄的办法很简单:由他这个救命恩人出面策反苏铁枪,这样的话,穿越众在林十万匪伙里就有内应了。

第285节 龙岩战记(七)

丁立秋和汪元宰主薄当天的会谈是卓有成效的。双方不但统一了思想,穿越众这边还有可能得到一个林十万匪伙里的内应,可谓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无独有偶,就在丁立秋吃酒的当天晚上,城外天后宫的军营里,卫远也在吃酒。

军营里吃酒没那么多讲究,厨房隔壁的食堂随便寻一张桌子,然后摆上酒菜就可以开整。

客人是谁呢?本地锦衣卫百户马如麟,马继功父子。

明代的锦衣卫上至指挥使,下至小旗,这其中以世袭军户为多。而今天坐在食堂吃酒的这一对父子,就是龙岩县百户所的世袭卫官。

现任百户马如麟今年四十多岁,身板结实,脸膛红硬,穿着一身靛蓝细布长袍,从面相和谈吐上看,倒是很忠厚一个人。

这种情况是不少见的,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不是所有锦衣卫都是精明刁钻,“操京师语”的城里人。

其子马继功今年20岁,方脸浓眉,看上去很沉稳。这位已经补了锦衣卫校尉,只等他老子退休,就可以顶百户的缺了。

像龙岩这种偏僻小县,最大的官儿也不过是个七品县令,赋闲,致仕在家的官绅通常也没几个,所以当地锦衣卫的最大职责:监查士绅舆情的功能就基本被废掉了。

而今天来得这对父子,在历史上也算是“末代锦衣卫”——马继功在清兵进入龙岩时,正是当任的锦衣卫百户。

……

明代的锦衣卫,说起来还是比较重要的。

虽说这个部门有各种各样的职责,比如万历年间朝廷在朝鲜动武,锦衣卫就提供了不少有关于日本的情报;平时这些大爷也偶尔抓个江洋大盗什么的。

然而当初朱八八成立锦衣卫的目的,是制衡——锦衣卫是皇权用来对抗绅权的工具。

古人有时候是很直接的。身为皇帝监控,压制士绅的耳目,像京城这样的大都市,但凡是品级稍微高一点的官儿,家中都有番子常年当“坐听”。

这就相当于纪监委派了个人常年待在领导家客厅上班一样……亏得古代领导家房子都大,好吧,古人就是这么直接,感觉很萌的样子。

锦衣卫南镇抚司是负责内部监察的且不去说它,锦衣卫北镇抚司设有皇帝专用的诏狱,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官绅,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这一款应用,才是锦衣卫之所以存在的根本,是震慑官员,压制士绅,维护朝堂动态平衡的核心功能,其余那些抓坏蛋,随驾仪卫的职能都是捎带的。

明朝高级文武官一旦犯事,总是跑不脱“下诏狱”一回,根子就在这里——锦衣卫处置官员不需要走法律程序,完全依照皇帝心意办事。要知道,一件案子要是走三法司的话,那就是按照文臣心意办事了,这里面的区别是决定性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