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9章(1 / 2)

加入书签

可笑韩信临死前居然感慨不听蒯彻之言,殊不知就是在这群谋士的怂恿下,起了不该有的心思,才会因为不援不反的行为遭到清算。

无愧政治白痴之名。

但凡有点眼光,也不至于汉初三杰就他一个不得善终。

这么一想,高岳的遭遇确实与韩信雷同,都是在经历权力考验的时候,被幕僚怂恿,而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好在高岳也如韩信一般,仅仅只是起了心思,没有实际行动。

其实害了高岳的又何尝不是赵元亮等人,若无他们的怂恿,高岳又怎会陷入犹豫。

至少高澄在听说这群人见高岳犹豫不决,想要杀尽渤海王府,替高岳斩断退路的时候,着实出了一身冷汗。

虽然并非原主,但与娄昭君也是许多年的母子感情,当年同甘苦的情谊又怎能轻易忘却。

对于这群人的处置,高澄也一反过往绝不牵连家眷的原则,他讨厌这种下属替上司做决定的事情。

毕竟他与段韶、斛律光彼此交心,能够完全信任他们,但随着两人地位的提高,也会有自己的亲信幕僚与部将。

无论如何,这种下克上,胁迫上位的风气必须扼杀在摇篮。

“将这些人的家眷,三代以内,尽数搜捕,等候行刑命令。”

高澄不想再理会这群人,挥手吩咐一句,让人将他们全部带走。

“高子惠!罪不及家人!你枉有仁义之名……”

赵元亮、张崇等人闻言,挣扎着大声喊道。

罪不及家人?你们都谋划着要屠尽渤海王府,还和我提罪不及家人?

“叔父,可要与我一同观刑?”

高澄看向一旁被押来听审的高岳,问道。

高岳一脸灰败之色,他在听说了这群下属的密谋后,已经陷入一片死寂。

如今高澄询问,高岳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颓然道:

“此事我实不知情,大将军若要杀我,岳亦无恨,只求放过府中老小。”

怎么处置高岳,对于高澄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常言道论迹不论心,高岳的所作所为,究其根底,只是在高欢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心生犹豫,没有及时通知高澄。

其余无论是戒严,还是亲自坐镇三级佛寺,都是可以解释过去。

危急时刻的应急之策而已。

前文有提到,高岳一开始确实打算通知高澄,但也正是由于赵元亮等人劝阻才作罢。

如何处置高岳,其实上下之间的操作空间很大,但这不是高澄所能决定,他必须要知道高欢如今的真实情况。

对于高欢,高澄的判断与高岳一致,倾向于已经死在乱军之中。

否则无论如何也解释不了他为何没有回晋阳这个漏洞。

沙苑之战,高欢骑着骆驼一骑绝尘逃回晋阳的潇洒英姿,可一直记在高澄的脑海中。

但高澄存了一份小心,还是命人往华阴打探消息。

若高欢还活着,高岳只能交给他来处置。

高澄将高岳带往渤海王府囚禁,同时严令不许任何人与山氏提起晋阳城的变故。

老太太身子骨不好,真要气出个万一,高欢又还活着,指定又要受他斥责。

在拜见母亲娄昭君时,久违的被她搂在了怀里抽泣。

娄昭君自打听说高欢前线兵败,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尤其是高岳隔绝了内外消息,更是让她担惊受怕。

“阿惠,高岳狼子野心,何不趁早杀之。”

娄昭君哭罢,恨声道。

她从来就是一个自私的性子,这一点从她因难产而厌恶高淯,就能知晓。

高澄劝慰道:

“高岳纵有罪过,也需父王裁决。”

娄昭君闻言,不悦道:

“如此,岂不是要轻易放过了他。”

到底是二十余年夫妻,娄昭君对高欢的性格太了解。

高岳并未扯出反旗,只是在权力的诱惑下动了心,既然如此,高欢决计不会杀他。

顶了天也就是罢官,甚至顾念情谊,还可能只是一番表演后,贬职外放,不再使高岳接近权力中心。

权力的诱惑,他贺六浑最有发言权,否则一个区区晋州刺史也不会老想着反叛尔朱氏。

高澄也是个小狐狸,心中倾向于高欢已死,但是言语间总会表现出深信高欢无虞的坚定。

栗姬不就是在汉景帝未死之前,过早表现了欣喜,才便宜了刘彻。

学史使人明智,从来都不是一句虚言,只不过后人总喜欢重复前人的错误。

高澄向娄昭君告辞后,得到通禀,参与谋诛渤海王府的幕僚与部将,三代以内尽被擒获。

他倒也没向之前问的一般强逼高岳前去观刑,可到处的权贵倒有不少。

亲自监斩的高澄一声令下,骑卒们的马刀落下,嚎哭、谩骂声戛然而止。

近百颗人头滚滚,暗红色的血液在肆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