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8节(2 / 3)

加入书签

上了太子,不必经历那些颠沛流离的坎坷。

薛叶也是他们达成一致的其中一个原因。

所有人都重生了

太子褚贤所遇到与他一样有着重生奇遇的人, 除了谢安瑾,还有一个人,宋庭章。

其实重生的人也好辨认, 比如提前了际遇,与上一世有明显改变的人。

宋庭章的确有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还在朝堂上步步高升, 最后成为肱股之臣,但那些都已是十年后的事了。这一世的宋庭章不仅在少年时被钦点为新科状元, 而且还提前解决了一场惨祸。

被誉为‘玉郎君’且是朝中有名的青年才俊的宋庭章, 为人所知的还有一场悲惨经历, 他年少就读的松雪书院被陷害有学子参与藩王谋反, 连带七十岁高龄的院长和近三百名学子被下狱。宋庭章是唯一幸存之人, 逃脱了追兵, 但也遭到通缉, 四处碰壁, 无法为同学和师长伸冤。

那时,是薛叶伸手帮了他, 洗刷了书院的冤屈, 后来还资助了松雪书院和许多寒门学子读书,这也成为奠基她在士林中好名声的一部分。

所以早期有些食古不化的学士大儒, 对薛叶一女子抛头露面行商贾之事嗤之以鼻的时候,还是有部分文人学子称赞她的。

不管真心还是假意,毕竟谁都不可能和金主做对。

这说明了有钱到了某种程度, 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尤其是在天下书局七成归于薛叶名下,还推出了报纸这种足以引导舆论的利器之后。

……

像宋庭章这样的能臣,太子褚贤重生后自然是想要收为己用的,也想过帮松雪书院免了这一劫以此施恩宋庭章,但一查就发现松雪书院被栽赃陷害的苗头早就被掐灭了,宋庭章也未在书院继续求学数年,而是提前参加了科举。

对于重活一世,多了二三十年经历的人而言,许多事在他们眼里都轻而易举。何况宋庭章在重生前就已是身居高位的人。松雪书院的祸事一直是他心头难以磨灭的经历,正是经历了那一遭,宋庭章从一个本一心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单纯良善的书生,开始认识强权野心,人情凉薄。

松雪书院数百师生学子,本来清白无辜,却因为他人的野心斗志,成了牺牲品。

他四处求救,却人人避如蛇蝎,不愿沾染上祸事,

除了薛叶,无人帮他。

宋庭章是真心感激薛叶的。

尽管后来他也知道,对薛叶而言那只是举手而为,但她是真心相信松雪书院是无辜的,并理所当然的认为冤屈就应该被洗刷。

在重生后,宋庭章心中记着两件事,一是避免书院蒙冤之祸,二是对薛叶报答前世未报的恩情。

但他还来不及去见这一世的薛叶,就听到前世从未发生过的,三皇子被立为太子之事。

他立刻就明白,可能三皇子或者他身边亲近的人也重生了。

他重生后下意识的举动可能都落到了太子眼中,此时的他已避无可避,在收到带有暗示的太子信函后,宋庭章也不愿再浪费数年时间在书院,一路轻松顺畅地通过了科举,进入京城。

然后也不免听到了太子与临安伯薛姑娘的传言。

谢安瑾此人,前世也与他同朝为官,是有名的常胜将军。没想到他会立刻去接了薛叶,还让她成了有家族依恃的贵族小姐。

宋庭章对此不可置否,

薛叶早年经历在前世时就已人尽皆知,毕竟那时想攀附她的人数之不尽,

还有年少时因她失怙,订婚的人家欺她孤儿寡母,大半家财被夺而退了婚事,还口口声声称这种敢连夜逃家报官状告族人的姑娘有失温良,凶悍厉害,他们要不起。

等到薛叶成名富贵满天下时,又巴上来想占便宜,分薛叶那一手打造令人垂涎的财富。

他们进不了薛家大门,第二日就在门口撒泼宣扬薛叶不知廉耻,不守妇道等各种败坏她名声的话。

结果薛叶拿出了二三十箱满满的黄金打开摆在门前,要不是周围都是虎背熊腰高大勇猛的护卫守着,眼馋的众人都忍不住抢了。

那贪得无厌的一家人更是眼红无比,以为薛叶花钱消灾。

却没想到薛叶支使着仆从用这些金锭将那些人给生生砸死了。

当众上演了一幕真实的用金子将人砸死的场景。

后官府来人说她触犯律法害人性命,薛叶则光明正大的拿出了几张卖身契。

那户人家因欠赌债不仅清光了家产,还将全家人签了死契。可惜想不到的是无论赌坊还是人牙子都是薛叶名下的,自然在这种古代封建社会,连命都是薛叶的。

此事也成为薛叶赫赫有名的事迹之一。

即便引人诟病,说薛叶心肠凉薄无情,手段狠辣。但在宋庭章看来,能从一介孤女走到富可敌国,财势滔天的大商人,又怎么可能是心慈手软,柔善可欺的简单人物。

这一世的薛叶早早被接到伯府,成了养尊处优的闺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