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节(3 / 3)

加入书签

9526:“……”莫名一点都没有被发配下放的感觉了。

其实现在医院也不安宁了,四处都有着压抑紧张的气氛,不仅是王教授,还有很多地位高出过国教书的专家教授被下放到农场劳改,连院长也不知去了哪里,医院群龙无首,人心惶惶,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

通知姜苓的是医院的一位平时就认识的护士,她告诉姜苓,姜苓去的那一趟车事和去那插队的知青同行的。

知青是在姜苓上大学之前就有的,每年都有不少知青去全国各地农村插队。

姜苓谢过那位护士的好心提醒,收拾了一些行李,便按时上了那班火车。知青一共六人,两女四男,都很年轻,大多穿着绿军装,散发着青春活力。姜苓的车票还是和他们领座的,放好不多的行礼后就坐下了。

从首都出去的知青基本上家底也不会太差,而且年龄相近,不一会儿就叽叽喳喳开了,并各自互相介绍了起来,其中一个梳着两条麻花辫,脸红扑扑背却挺得很直的女孩主动站了起来,“我叫沈英,英雄的英。要去的是青山县柳树村。”

“我叫陈念华,去的是青山县槐树村大队”

“我叫孟晓月。我去的也是青山县柳树村,”

……

最后一轮下来人,几个知青都看向了姜苓,买的坐票是连在一起,而且年轻和他们相似,他们也就以为姜苓也是知青。

姜苓放下目前唯一可看的红宝书,慢悠悠道,“姜苓,一名医生,去的地方是青山县柳树村。”

医生?听到这个回答,其他人都惊讶了,原来不是和他们一起下乡的知青啊。

那个叫孟晓月的小姑娘惊讶道,“这么年轻?”

几人也纷纷有同感,感觉和他们年纪也差不多啊,却已经是医生了,这读书不会都是跳级读的吧。

他们还真猜对了,姜苓在大学里直接跳了几级,一年半以首都医科大学有史以来最快的记录毕业的。

沈英第一个好奇问道,“那你之前是哪家医院工作的啊?”

姜苓也没有表现出她的冷漠不合群来,只是回答比较简洁,“首都医院。”

众人更惊讶了,那可是全国最顶尖的大医院啊。

不过,从那样的大医院被调到青山县柳树村这种穷山僻壤的地方,不会是犯了什么严重的错误或者背景成分有大问题吧,有些多想的人就下意识离姜苓远一点了。

对于他们的冷淡,姜苓并不在意,反倒乐得自在。

虽然车上的娱乐甚少,只有一本红宝书可以看,姜苓默默地叹了口气。

错爱的时代

坐了将近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调令说的青山县。

知青们别说女孩子了, 就是几个高高壮壮的大男人都觉得浑身酸痛。

“这么远啊。”孟小月抱着胳膊一脸苦色, 仍带着心有余悸, 还没从这么长的火车路途中恢复过来。

沈英倒是斗志昂扬, 还给身边人加油打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