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在汴京卖花 第113节(3 / 3)

加入书签

前些天他才派下属斥责了永定侯全家,却没想到郜英彦对政事上颇有些见地,何况此事于他并无任何利益关系他都能仗义出言,可见是个忠心爱国的。

几个官员闻言也纷纷赞同,汴京就在黄河附近,黄河倘若出了岔子汴京城都要出问题。

官家颔首:“传下去旨意,请各州长史修缮河堤。”

这本是每年都要议论的政题,算是题中之义,无非是今年在郜英彦的提议下提前议了,也因此臣子们没有什么阻碍,就连平日里老是嚷嚷着没钱的户部此时也无话可说,无他,黄河决口冲到汴京城可是大灾殃。

就在这时候郜英彦又躬身上奏了:“各州长史兼任着河堤使,恐不会上心,官家不若派人任总河堤使统领全局革除陈弊。”

这法子不错,官家点点头,不过又有些怀疑:难道这郜英彦自告奋勇要充任河堤使?这可不成,他虽然能够殿前议事可资历到底浅显些,难以堪当大任。

就在这时候郜英彦说:“臣愿推举忠武将军萧照。”

他居然没有推举自己而是推举了萧照,此时官家便真是相信郜英彦是忠心一片了。

修缮河堤一事耗费颇多,其中油水也不少,最难得的是只是监理不用亲力亲为就能立下汗马功劳,算是熬资历的好法子。

没想到这等美差他毫不犹豫就让给了萧照,这不是忠心耿耿是什么?

至于萧照如今是官家心腹,官家也乐得叫他在外面历练历练,积攒些资历,为今后出任封疆大吏打下基础。

这件事情便这么定下了,叫萧照出任总河堤使,协理十六州加固、修筑河堤,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秋汛。

而官家也没亏待郜英彦,口头嘉奖他不算,还给他赐下了避暑的清凉膏、斑竹凉席等物。当然除了今□□堂上的表现还有对他的斥责害得侯府世子夫人滑胎的补偿。

东西不贵重,难得的是其中蕴含官家的看重。侯府因此洋洋得意了几天,而永定侯爷与郜英彦两人更是踌躇满志:这是他们商议好的计策。

倘若真如苏环所说潭州河决,民庐、田畴皆被大水淹没、庄稼被淹颗粒无收、灾民流离失所,那么与河堤相关的官吏定然不是被弃市被坐免。

将萧照举荐到河堤使的位子,他不是被连累得斩立决便是被连坐免官,最少也能降级贬谪被斥责。

他的地位越低越方便侯府重新迎娶苏莺莺,甚至最好是他死了才好迎娶呢。

这时候就无所谓什么寡妇不寡妇了,像王政君进宫前死了两任丈夫呢,迷信上讲这种凤命贵不可言,先前的丈夫命格不够贵重压不住才会损伤自身。

永定侯爷和郜英彦想要的是无上的皇权,娶个寡妇有什么关系呢?何况本朝又不歧视再嫁,先前摄政的太后在入宫前也嫁过人呢!

他们这一招先是得了官家的嘉奖后又陷害了萧照,可谓是一箭双雕。如今就只等着河堤出事了。

这里也是他们的残忍之处,得了这消息丝毫没有想到要预防河堤出事,帮助两岸百姓逃离厄运,反而想到为自己所用铲除异己。

莺莺接到萧照的调令之后甚是担心:“这河堤纵贯十六州,你怎么跑得过来?”

萧照慢慢给她解释:“当然是先去中间几段最危险的地段。然后再分轻重缓解依次来。何况各地汛期不同,自然也能调度开。”

莺莺叹口气:“那也够辛苦。”

她忽然不好意思起来:“我倒像那样昏聩愚昧的家眷,只一味扯后腿。”

当然是因着关心他啊。萧照想说却没说,生生将这句话咽下去了,他有些不自在看窗外转移话题:“其实历来还是有河堤使坐镇汴京城轻轻松松将这事办了的,还有一路吃喝玩乐结交各州长官的。”

各州都有各州长史兼本州河堤使,做总河堤使只要跟各州要些河堤修建的战报,请下面的文吏写几篇尽善尽美的奏章,这事便是完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