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节(3 / 4)
联军抵达安桓边境,与安军汇合一处,顺势接掌了白晴这支安军的指挥权。
其实唐寅和灵霜虽是国君,但毕竟不是安国的君主,白晴所率的安军可以不听他二人的调遣,只是现在白晴已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来打这场战争,向安国朝廷传书,所得到的答复是全力配合风军作战。
现在安国朝廷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应付南方入侵的川军上面,哪里还有心思去管北方这边,在这种情况下,白晴也只能服从唐寅和灵霜的指挥。
在如何应用安军这个问题上,唐寅特意与梁启和子缨在私下里仔细商谈过。
依照唐寅的本意,认为应对安军弃之不用,省得拖己方的后腿,影响己方的战力,但是梁启和子缨都表示反对。
在他二人看来,安军不是战力不足,而是缺少取胜的信心和顽强的斗志,安军在战场上也不是烂泥扶不上墙,只是指挥之人没有找到最适当的应用方法。
对于安军,梁启和子缨的意见出奇一至,皆认为安军的实力被严重低估,己方不应将其置之不理。
听他二人这么讲,唐寅无奈苦笑,说道:“聂泽传来的战报你二人也不是没看到,安军在战场上,完全是不堪一击,我倒是想听你二人说说,如何能把这支安军训练成虎狼之师,有力的辅佐我军作战。”
梁启和子缨互相看了一眼,皆不言语了。一支战力强悍的军队,可不是靠三两天能训练出来的,何况安军缺少的还不单单是训练。
思虑了许久,梁启抬头说道:“大王,如何来应用安军,末将暂时也没有想好,不过末将可以保证,安军对我方绝对能起到大用。”
“哦?”唐寅乐了,笑问道:“梁启,你凭什么这么肯定?”
“直觉。”梁启直言不讳地说道。
若是换成旁人,肯定会对梁启这样的回答嗤之以鼻,但唐寅只是深深看了他一眼,便未在多问,点头应道:“好吧,此事……就先听你的。”
唐寅自身就是个很相信直觉的人,另外,他也信任梁启的实力,像梁启这么优秀的统帅,其直觉往往是超乎常人的敏锐。
风玉联军与安军汇合以后,于安桓边境处休整了三日,而后开始向西南进发。由安桓边境去往桓国都城是不用路过会亭郡的,钱冲在仙石城一带所布置的防御也就成了无用功。
风玉安三国大军的动向,早已引起桓国朝廷的高度紧张,黎昕亲自给钱冲传书,令其撤离会亭郡,阻击风玉安三国联军向都城的近,同时,黎昕又向川国传书求援,请川国出兵至桓国,抵御来势汹汹的三国联军。
己方的半斤八两,黎昕心里明白,风军的骁勇善战,他也再清楚不过,想只靠钱冲顶住以风军为首的三国大军,那根本不可能实现,若无川军相助,三国联军早晚会打到己方的都城,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目前,川国一直希望这场战争能够速战速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安国,退风军和玉军,等川国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寻求与风玉两国决一死战的机会。
只是战争一旦爆发,那就不是靠一国之力所能左右的了,桓国的求援川国无法不允,不然桓国先安国一步灭亡,那对川国的打击将是不可估量的。
接到桓国的救援书信,川王肖轩与川国大臣们进行了紧急磋商,最后决定,拜上将军薛荣为主帅,上将军何如水、金卓为副帅,上将军伍瑞为先锋,中将军傅冉、彭程、高乐、熊傲天等将辅佐,统兵三十万,前往桓国援救。
肖轩一口气派出四名上将军,若干名中将军,而且各个都是川国的名将,从中亦可看出他对桓援助的重视程度。
川国如此大动干戈的增援,无疑是给桓国朝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桓国朝野上下,皆陷入一片狂喜当中,在桓人看来,有四十万的川军相助,其中还有那么多的名将,此战己方必胜无疑。
在桓国,唯一高兴不起来的可能就要属钱冲了。川军是厉害,但没有背生双翅,不能一下子飞到桓国,目前抵御风玉安三国联军的重任依旧是落在他的身上。好在川国援助的辎重已到,这让钱冲麾下的桓军一下子拥有了不少的大型利器。
为了阻止三国联军向都城推进,钱冲于大合山一带设防。从安桓边境去往桓国都城,必须得经过大合山,这里山脉连绵,放眼望去,皆是高山峻岭。
在大合山一带,钱冲可找不到大量的劳力,所搭建的营寨比起在仙石那里的营寨要差上许多,但是这里的地形对桓军更加有利。
钱冲的确是个善于防守的将帅,他扎营的地方选得非常巧妙,刚好位于两山之间,又恰逢是处高地,即能挡住三国联军的去路,又易守难攻。
即便是对钱冲不满到极点的川将胡良看过桓军的营寨之后,也是暗暗点头,这样的营寨,又有四十万桓军镇守,哪怕来敌再多也不用怕啊!
在桓军于大合山扎下营寨后的第六日,风玉安三国大军浩浩荡荡的抵达。联军于桓营东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在扎营的同时,唐寅、灵霜带着风玉安三国将
↑返回顶部↑